夯實項目建設“壓艙石”。制定學前教育多點普惠、義務教育調適調優、高中教育集中辦學方案,投入資金30多億元實施項目工程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全縣初中學校從32所調整優化為29所,整合農村初中教學點13個,高中學校從7所調整優化為4所。
下活集團辦學“先手棋”。采用集團化發展策略,組建以城區3所普通高中學校牽頭,以優質初中為引領的初高中教育集團,采取“1+ X+ N”(“1”為高中牽頭學校、“ X”為初中成員中的領航學校、“ N”為初中成員學校)的模式辦學,制定集團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組織開展“影子跟崗”等活動,構建集團內跨學校、跨學段銜接融合育人模式,推進集團化辦學走深走實。
吹響強師賦能“集結號”。制定以培促教、以考促學機制,加大培訓、評比力度,把培訓情況及測試結果納入教師評優選先、晉升晉級等考核。組建幼兒園、小學、初中區域研訓共同體,建立“賦能式”管理機制、“貫通式”培養模式、“進階式”激勵機制,指導走好“取經—促學—賦能—聯網—出招”“五步路”。推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教師隊伍建設融合,組織12000余名教師參加相關技能培訓和測試。
打好人才強教“組合拳”。動態編制人才緊缺目錄,加大直簽和定向招考力度,深入各高校開展“上門引才”服務。近三年,通過公招、直簽、“鄉村教師訂單式培養”等方式,共招錄教師1250名。積極落實“兩保障三優先”制度,即每所學校均建有教師周轉房和教師食堂,讓鄉村教師住房和生活有保障;在職稱評定、培養培訓、表揚獎勵三方面優先向農村一線教師傾斜。近三年,全縣566名農村教師在中高級職稱評審中享受優惠政策。設立5000萬元教育基金,2022年起每年安排1000萬元用于師生獎勵及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