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遼寧、江西各地掀起“一市一款”校服款式征集熱潮,試圖以統一管理提升規范與效率。然而,這一舉措卻在家長與教育界中引發了諸多擔憂,甚至被質疑背離了“五育并舉”的育人理念,導致“?;辍迸c教育主體性缺失。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廈門在2023年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服管理工作意見》,明確校服采購權下放至學校,打破“一區一款”的限制,允許“一校一款”。雙十中學率先舉辦校服設計大賽,邀請師生、校友參與創作,最終入選的制服搭配?;沾汤C,被學生稱為“想焊在身上的校服”。新規還規定,更換校服需半數以上家長同意,采購需三分之二家長表決,將決策權交還教育共同體。
曾經,廈門為降低校服價格、規范市場秩序,實行全市中小學(公辦)校服統一中標,招投標由市教育局統一組織,確定校服生產廠商供市屬校和各區選擇。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統一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于是,根據教育部和福建省的相關要求,廈門于 2023 年將校服采購改由學校自行組織,回歸“一校一款”。
在廈門的新模式下,學校擁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學??梢愿鶕陨淼臍v史文化、辦學理念,設計出獨具特色的校服,將學校的精神內涵融入其中。這不僅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還能讓校服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一環,充分發揮其德育載體和管理抓手的作用?!懊總€學校有每個學校特色,如果你整個市的校服款式都一樣的話,其實很難分?!睆B門的學生家長給出好評。也有教育專家觀點認為,特定時期內“一市一款”是為了克服供應商售后不及時、服務不到位的弊端,但隨著越來越多校服品牌的數智化轉型、服務升級,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了,不能以剝奪犧牲學校特色和學生審美權益。
遼寧、江西等地推行“一市一款” 政策,從理論上講,統一款式便于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引發了諸多問題?!耙皇幸豢睢笨梢灶A見的是校服質量難以保證,多家廠商可以自行生產同款校服,甚至小作坊仿冒校服難以避免,必然導向“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同時,更關鍵的是社會人士隨便買個校服,就能混入學校,學生人身安全難以保障。每所學校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辦學理念,校服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應是學校精神風貌的直觀體現。當所有學校身著相同樣式的校服,學校之間的特色差異被模糊,難以通過校服這一視覺符號彰顯獨特魅力。
實際上,深圳推行“一市一款”逾二十年暴露嚴重的質量頑疾與美育缺失。2014年以來,深圳市校服供應企業確定為21家,家長可以通過指定網點自行購買校服。這種模式實質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禁止的“限定交易”,剝奪了其他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的權利。2016年,發改委公布了四起行政壟斷案件,其中包括深圳市教育局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指出深圳市在2011年和2014年校服招標過程中對于招標價格的規定實質是引導投標企業達成并實施了固定價格的壟斷協議,限制了相關市場競爭。在關于深圳市教育局行政壟斷的通報之后,深圳市再未公布校服產品的指導價格。這并不意味著深圳校服的價格會根據市場情況有所調整,相反,自2014年以后,深圳市校服價格始終保持不變。這也為深圳校服質量安全埋下了隱患:據公開信息,2019年,深圳校服抽檢的不合格率高達36.25%;2020年,深圳校服抽檢的不合格率高達23.33%。
從“一市一款”到“一校一款”,校服政策的轉變反映出廈門教育管理部門對教育本質的深入思考與回歸。校服不僅僅是學生的著裝,更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育人的功能。曾經深圳“一市一款”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為我們敲響了警鐘;而廈門的“一校一款” 政策經驗,則為其他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在制定校服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學校的個性發展、學生的美育需求以及家長的意見,讓校服真正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美好陪伴,助力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