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江西各地掀起“一市一款”校服款式征集熱潮,試圖以統一管理提升規范與效率。然而,深圳推行全市統一校服逾二十年暴露的質量頑疾與美育缺失,已為江西敲響警鐘。當校服從“一校一款”的文化標識淪為“一市一款”的統一制服,學校的精神靈魂與教育主體性該何處安放?校服統一化浪潮背后,是?;暝跇藴驶芾碇兄饾u失語的危機。
?;陜群?/strong>:教育哲學遭遇載體危機
學校的靈魂是什么?學校的靈魂是學校共同的價值追求,是融入師生血脈的文化印記,是師生脫口而出的辦學理念。它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凝聚全體師生的共識;有助于塑造學校的獨特品牌和形象,吸引優質的師資,提升學校的競爭力;能夠增強師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學校文化之魂承載著學校的歷史傳統,同時又能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和豐富,使學校保持活力和生命力。良好的學校文化之魂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具有深遠影響,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人格,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故稱華?!蔽靼哺咝乱恢谐踔行^教師鄒紅梅認為,服裝影響著我們對自我身份的認知、對世界的看法,以及自我在這個世界中的位置。一個人擁有美感,并不只是會穿衣打扮那么表面,它甚至是一個人能否在精神上獨立的分水嶺。恰如奧斯卡?王爾德所說,脫去我的服裝,我的靈魂也就跟著走了。
近年來,校服的美育功能和質量安全備受關注。校服是校園一道美麗的風景線,能最大程度地折射出了校園文化,能承載人們青春與記憶的符號,這種美育熏陶比書本知識的學習更受用。河南省實驗中學,其校服設計以航空班為靈感,采用天空藍與海洋青的配色,承載航空精神、載志而航。學生春夏季每日穿著的T恤,在領口處輕載融入飛機跑道的設計元素,將校服作為顯性文化標識,真正體現河南省實驗中學的校園特色和文化內涵。
何為“深圳校服”?作為全國唯一全市統一的校服,深圳校服做到了款式、顏色上不再有學校間的差異。自2002年以來,深圳校服長期使用政府入圍零售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政府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選定校服供應商后,校服供應商生產指定款式的校服,由家長自行通過指定的銷售網點、商場、線上商城購買。這種模式雖初衷是規范市場、降低成本,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諸多問題。
深圳校服二十余年不變的藍白運動服款式,早已成為“美育缺失”的典型樣本。蔡元培曾言“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而統一校服以“實用主義”之名剝奪了學生接觸多元美學的機會。當學生日復一日穿著缺乏設計感的校服,其對美的感知力與創造力必然被潛移默化地消磨。
“一市一款”:?;昱c美育的雙重失落
席勒曾有言:“當形式從外部,即通過人的住所、用具、服裝逐漸向人接近時,形式終將占有人本身,起初只是改變人的外表,最后也改變人的內心?!睂γ赖膶徱暫妥非?是從繁雜向簡單、從粗糙向精致的邁進,它最終會由外而內改變人。成都市草堂小學西區分校校長付錦認為,校服不是制服,不是定義孩子的標準,校服應該是歸屬于孩子的標簽,成為孩子個性特征的一部分,他們的一言一行,他們的喜怒哀樂,是他們賦予這個標簽的直觀定義,教育也當在此發生。
《豳風?七月》記載,“八月載績,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多嶏L?子衿》記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胺朗嵌Y儀美,大方得體,彬彬有禮,是好的校服價值體現,增添人情和人性的光彩,使學生時代的人格發展得以健康、健全和健美?!标枛|一問學校校長廖海吟認為,一針一線,經天緯地;赤綠玄黃,繽紛絢麗。美由心生,禮形于外;以服為美,以美育人,是陽東一問學校的服育文化和美學追求。
每所學校的校服本應是其歷史文脈的視覺縮影?!敖逃谋举|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而校服正是搖動與推動的媒介。但在“一市一款”的框架下,悲劇正在上演:學校間的特色差異被抹平,辦學理念難以通過視覺符號展現,?;瓯闶チ俗钪庇^的物質載體,淪為抽象的文字標語。
“一市一款”的推行邏輯,本質上是將教育管理簡化為“標準化生產”?!罢雵闶邸毙纬蓧艛?導致企業競爭焦點集中于低價劣質而非質量與創新,這種機制直接架空了學校的選擇權。更值得警惕的是,當校服采購淪為“行政主導”,家長與學生的聲音被邊緣化——正如佛山家長在社交平臺的吐槽:“擬定的校服根本沒經過投票,都是內定的”,這種決策機制不僅剝奪了教育共同體的參與權,更讓校服從“教育符號”異化為“管理工具”。
破局之路:讓校服成為?;甑溺R子
校服之困,本質是教育在標準化與個性化之間的價值博弈。當我們談論“?;辍?時,實則是在追問:教育究竟該培養整齊劃一的“標準件”,還是各具特色的“生命體”?梅貽琦“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論斷,同樣適用于校服邏輯——真正的?;?不在統一的布料與剪裁,而在每所學校獨特的教育理念與文化氣質。唯有讓校服重新成為?;甑溺R子,教育才能擺脫“千校一面”的困境,回歸“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本質。
“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毙7斒亲甜B?;甑幕钏?而非禁錮教育的魚缸。唯有讓校服重新成為?;甑溺R像,才能讓每所學校在“各美其美”中實現“美美與共”。當學生穿著承載?;甑男7哌M校園,他們穿戴的不僅是衣物,更是一所學校的精神圖騰與教育信仰。成都墨池書院小學,其學校名稱源自清代墨池書院,旨在延續千年“墨池文脈”,家長普遍評價“這是一所有中國文化味道的小學”。其校服融入立領、盤扣、水墨意境紋樣等中式元素,與校園內灰瓦白墻、飛檐翹角古樸雅致的書院風格相稱,也恰如其分地體現了“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學校定位。
回歸校服的本質,需要重構“校服—學?!獙W生”的價值鏈條。首先,應明確校服的“教育屬性”而非“管理工具”。作為校服采購的主要監管部門,教育行政部門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要轉變行政思維,在校服采購監管中發揮“指導”和“監督”職能,將校服采購決策權歸還給出資采購人,建立評審專家庫、監督采購流程,并建立誠信體系和“廉潔黑名單”“質量黑名單”制度;學校落實組織和管理職責,組織家長委員會、制定采購紀律、提出校服款式建議、組織供應商展示和票選,以及公示采購流程;家委會和家長應發揮主體地位,參與采購全流程、傳達信息、投票決策,讓校服采購流程成為學生一堂生動的全過程民主課。
“一條校訓、一枚?;?、一支校歌、一套校服往往反映了學校的精神風氣,要讓學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義?!毙7髽I不能只把校服當作一門生意來做,要把提升校服品質保護孩子身心健康作為企業的使命來抓。校服企業應秉承張謇“父教育、母實業”的經營理念,為學生送上“美的第一課”,共創校園美育案例,積極為學校教育生態優化建設貢獻力量。
“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碧K霍姆林斯基曾如此警示教育的重要性。當江西的校園即將被“統一款”覆蓋,我們更需警惕:在行政便利的浪潮下,那些滋養心靈的文化根系是否正被連根拔起?唯有松開“統一”的束縛,讓選擇權回歸校園、家長與學生,讓每一件校服都訴說著獨特的育人故事,教育的沃土才能綻放出萬千姿態的生命之花。?;瓴粶?教育方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