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領域作為重點民生行業,始終是政策關注的焦點。4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正式施行。按照《實施辦法》要求,各地校服采購不得設定區域性技術壁壘,招標文件不得包含指定品牌、工藝專利等排他性條款,推動傳統“地方保護式”采購模式轉型。然而,近期四川、廣東、遼寧、江西等省市相繼采用“深圳模式”開展校服招標,引發諸多爭議。
深圳模式暗藏隱患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何為“深圳校服”?作為全國唯一全市統一的校服,深圳校服做到了款式、顏色上不再有學校間的差異。自2002年以來,深圳校服長期使用政府入圍零售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政府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選定校服供應商后,校服供應商生產指定款式的校服,由家長自行通過指定的銷售網點、商場、線上商城購買。這種模式雖初衷是規范市場、降低成本,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諸多問題。
2014年以來,深圳市校服供應企業確定為21家,家長可以通過指定網點自行購買校服。這種模式實質構成《反壟斷法》禁止的“限定交易”,剝奪了其他市場主體公平參與競爭的權利。統一校服制度下,企業競爭焦點集中于政府關系維護而非產品創新。近十年深圳校服款式僅進行過兩次微調,面料科技含量、功能性設計等明顯滯后于長三角市場化地區。
2016年,發改委公布了四起行政壟斷案件,其中包括深圳市教育局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案,指出深圳市在2011年和2014年校服招標過程中對于招標價格的規定實質是引導投標企業達成并實施了固定價格的壟斷協議,限制了相關市場競爭。在關于深圳市教育局行政壟斷的通報之后,深圳市再未公布校服產品的指導價格。這并不意味著深圳校服的價格會根據市場情況有所調整,相反,自2014年以后,深圳市校服價格始終保持不變。這也為深圳校服質量安全埋下了隱患:據公開信息,2019年,深圳校服抽檢的不合格率高達36.25%;2020年,深圳校服抽檢的不合格率高達23.33%。
深圳校服問題出在了哪?不同學校的校服,或許本就不應該“一刀切”。實際上,進入21世紀以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和人們審美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款式多樣的校服得以逐漸推廣,其中符合審美潮流的學院風、“輕中式”校服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學校的歡迎。校方在選擇校服時,想要讓家長和學生對校服真正滿意,還需讓家長和學生自主選擇擁有資質的服裝生產企業,千萬不可擅自地為學生做主,采取不透明內定的策略毀了家長信任的口碑。
政策執行淪為形式 或致劣幣驅逐良幣
在政策執行層面,“深圳模式”出現明顯異化。以佛山市為例,據報道禪城區、高明區、三水區的公辦中小學,將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啟用新校服。不少家長在社交平臺評論區吐槽,統一招標的校服千篇一律,款式如同“面口袋”,毫無美感可言。還有家長質疑,“擬定的根本就不是投票選的,這些也沒有經過投票,都是內定的,還說搞投票?!?/p>
從教育理念角度,統一校服與教育個性化、多樣化趨勢嚴重背離。教育界人士強調,每個學生都有獨特個性,校服應成為展現個性的載體,而非統一的“模具”。但如今,“深圳模式”恰好與深圳首個全國“改革開放”城市精神相反,使得學校特色無法彰顯,學生創造力被抑制,可謂“因循封閉”。
消費者權益保護缺失也是一大痛點。學生家長作為校服的實際消費者,在招標過程中卻缺乏知情權與決策權。有家長反映:“學校直接通知購買統一校服,我們連校服的生產廠家、材質標準都不清楚,更別說參與款式設計討論了?!? 由于“深圳模式”下,市場準入門檻低,不少缺乏生產資質和技術實力的企業也能進入校服生產領域,導致市場上校服質量參差不齊。更為嚴重的是,一些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生產環節繞過質量監管,導致市場上仿冒產品泛濫,劣幣驅逐良幣。
仿冒產品從外觀上一般消費者很難辨別,質量安全性也無法保障。在校服質量標準中,甲醛、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對于學生的著裝安全有著直接影響。這些質量指標通常無色無味,普通消費者很難從外觀上辨別,而其一旦不合格,會造成皮膚過敏,甚至致癌。根據市場監督局與教育局規定,校服產品須接受質量監管部門的嚴格抽查檢測,而仿冒校服繞過監督環節,處于市場黑洞區,缺乏監管,存在如甲醛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pH值等重要指標不合格帶來的安全隱患,對廣大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
把選擇權交還用戶 發揮校服美育功能
“每一次購買都是一次投票”。在當今的消費社會中,消費者的選擇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基石,是推動行業進步和創新的不竭動力。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消費者意識的不斷提高,校服作為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也需與時俱進,充分遵循市場規律和消費者選擇。這不僅是對學生權益的尊重,更是對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的體現。
近年來,校服的美育功能和質量安全備受關注,校服被形象地稱為中小學生的“第二層皮膚”。通過一套精美的制式校服,可以很好地突出學生的氣質與校園文化,帶動校園風尚,浸潤教育美育功能的實現。學生們穿上美麗的校服走進校園不僅是校園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同時孩子們的精氣神也能最大程度地折射出了校園文化,以美育人是教育之美的核心體現。校服是最能承載人們青春與記憶的符號,這種美育熏陶比書本知識的學習更受益長久。
一套好的制式校服完全可以通過面料和款式的改進來實現它的多場景運用,比如女生們襯衫和半裙的搭配,同樣也可以通過混搭在日常上學或放假逛街時穿。這樣一件又漂亮又舒適的衣服實現了它的多場景需求,購買了也會覺得非常劃算。事實上,學生可以在整個學年或更長時間內重復使用它,這相對于購買大量日常服裝來說更經濟實惠。另一方面,校服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外觀,這有助于減少因服裝差異而引起的社交壓力或攀比心理。它使所有學生看起來更加平等,有助于建立一種團結和互助的校園文化。
然而,校服美育功能的實現,需建立在市場公平競爭的基礎之上。當前,“深圳模式”嚴重阻礙了校服行業的健康發展,更無法談及美育功能的充分發揮。要真正發揮校服的美育功能,就必須把選擇權交還給用戶。唯有如此,校服才能真正成為展現學生個性、傳承校園文化、浸潤美育功能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