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濰城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落實教育部和山東省關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要求,聚焦聚力區域教育數字化布局規劃、數字治理、開發應用、素養提升“四位一體”,以教育數字化創新轉型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先后獲評全國智能研修平臺領航區、全國智能研修平臺試點工作區、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區。
聚力布局規劃,構建數字轉型格局
堅持規劃先行,制定《濰城區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規劃》,以優化網絡、升級校園基礎設施為重點,在數字資源、教學變革、數字校園建設等方面制定標準、明確方向、限時推進,用數字化手段推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創建進程。堅持體系引領,實施數字化治理、數字化教學、數字化服務、數字化科研“四大工程”,建立部門聯動、區?;?、資源共享等工作機制,強化目標導向,實施過程管理,發揮大數據在教育科學決策與治理變革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育數字化新路徑。堅持系統推進,連續3年堅持把教育信息化列入“政府民生實事”,落實“高標準、廣覆蓋、保安全”信息化基礎建設要求,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建成“一中心、兩平臺、三系統”教育信息化布局體系,“一中心”,即濰城區教育大數據中心;“兩平臺”,即智慧校園云平臺、大數據精準分析平臺;“三系統”,即巡課系統、學生入轉學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為推進教育現代化加裝“智慧引擎”。全區數字校園建設標準學校達標率100%、教室配備觸控一體機覆蓋率100%、師生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等均為100%,穩步實現數字化發展標準化、成果品牌化。
聚力數字治理,提升現代治理效能
突出評價引領,采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數據,由單一評價變多元評價,由結果評價變過程評價,生成學生成長畫像;開展教師發展性評價,根據數據分析,明確努力方向,提供“一師一課表”的定制研修;制定區教育數字化績效考核方案,以數據實證考核評價,推動教育治理數字化變革。突出案例示范,注重典型示范引領帶動,發揮“數字+”優勢,在數字化與教育教學、隊伍建設、日常辦公等方面集成創新、爭做示范?!痘谌斯ぶ悄墉h境下的教師發展新生態的策略研究》獲評全國教育新基建典型案例;《基于智能研修平臺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獲首屆地方教育改革創新成果二等獎。突出一數一源,圍繞“流程重塑——應用創新——模式變革”三級推進機制,堅持“以校為本、基于課堂、應用驅動、素養提升”的四項原則,開展大數據賦能提質工作,以高質量數據賦能教育現代治理。全區20余項數字化典型做法入選省級以上各類表彰,并在全國新型教與學模式示范區中期驗收鑒定會、山東智慧教育研討會等高端會議上作典型發言。
聚力開發應用,推動教育教學變革
用好技術融合,創新融合測評分析、作業管理、智能研修新模式,常態化伴隨式采集學業測評、作業批改、教師課堂行為、學生課堂行為4類數據,通過基于測評數據的精準分析、基于量表的教師能力矩陣分析、基于AI智判的課堂行為分析三種分析工具,在應用階段進行“教師個體+單個班級”、“教師個體+任教班級”、“教師群組+單元案例”、“區域/學校所有教師+單個學科”四個維度數據對比分析,讓數據支撐教學教研行穩致遠。用活項目帶動,依托智能平臺開展“三個課堂”,做好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等項目建設,成立118個區校名師工作室,累計錄制生成AI自我診斷報告的課堂實錄2607節,在平臺組建教研組532個。組建區校兩級研修資源庫,涵蓋教學反思論文、研修平臺分析報告、研修活動視頻、優秀課例等范疇。用足自主創新,創建具有“開放自主、結伴互助、精準有效、持續深度”四個關鍵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依托智能研修平臺,強化教師在教學研究中的話語權,實現結伴互助式的上課實踐、教學反思、多輪磨課、主題教研、名師工作室教研等教研形態應用,支撐傳統意義上的“碎片化學習”轉變成為“整體學習”。
聚力素養提升,蹚出融合育人新路
開展種子教師培育工程,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邀請山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專家學者舉辦教師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專題講座,組織教師赴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開展信息素養提升訂單式培訓,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師素養全面提升。開展基于智筆的“數智濰城”項目,建設14間智筆教室,為1700名教師配備智能筆,15000名學生配備答題冊,批改作業532120次,實現學習流程重塑;組織7處教育數字化先行校開展基于智筆的數字化備課,創新智筆應用范圍,用于教師備課、聽課、會議數據采集,教師累計備課14731份、聽課9003節、集體備課4168次,筆跡存檔形成時間戳,隨時隨地進行教務檢查,實現管理應用創新。開展學生數字化素養提升行動,著力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與創新精神,舉辦科技運動會節、創新技能大賽、創意編程大賽等活動,開設創客空間、無人機、機器人等社團,全面提升學生素養。濰坊五中、芙蓉小學等12所學校在世界機器人大賽、全國青少年無人機大賽中獲30余項冠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