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高校招采中心在采購驗收智能化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驗收精準率達 98%。該校招采中心攜手偉時信息,推進其網上采購平臺 AI 輔助驗收系統落地應用。通過圖像識別、文本識別技術與大模型的深度應用,融合人工驗收經驗,傳統驗收流程升級為 “智能初篩 + 人工復核” 模式。這不僅為高校采購智能化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范本,更推動了高校院所、公立醫院采購領域對技術應用與管理經驗深度融合的思考。
偉時信息技術團隊介紹,該系統通過圖像識別與文本識別技術,對驗收單上的用戶簽名、公章、采購信息進行結構化提取 —— 例如,通過文本識別核驗公章院校名稱,通過圖像識別確認簽名完整性,再由大模型進行分析判斷,最終輸出審核結果。若驗收單存在異常(如簽名模糊、公章信息不符),系統會標紅提醒人工復核,大幅減少了人工審核負擔。
招采中心對 AI 輔助驗收的成效給予肯定,認為 “98% 的精準率意味著每萬張驗收單僅需人工復核 200 張”,這一數據高度契合高校采購場景的實際需求。以該校年均 1-2 萬張的小額設備采購驗收單為例,傳統人工審核模式需投入大量人力核對細節,而 AI 系統的引入顯著提升了審核效率,在重復性工作場景中優勢尤為突出。
招采中心直言:“若一萬單中仍需人工復核五千張,那 AI 就失去了存在意義?!?在他們看來,98% 的精準率已達到實用閾值,隨著未來持續優化,精準率進一步提升后,人力將得到更充分釋放。這種 “AI 初篩 + 人工復核” 的模式,既發揮了技術高效處理標準化任務的優勢,又保留了人工對復雜風險的專業判斷能力,完全符合高校采購內控要求。
基于當前成效,雙方計劃將 AI 應用向 “輔助填單” 場景拓展。偉時信息表示,將依托學校采購數據庫,開發智能填單助手 —— 通過分析歷史采購記錄、供應商信息和設備參數,為老師提供標準化填單建議,自動技術參數等信息,減少填寫誤差。對于熟悉流程的老師,系統則僅提供 “規范化校驗” 功能,實現 “個性化輔助” 與 “標準化管理” 的平衡。
招采中心強調,技術升級的核心目標是 “釋放教學科研精力”,采購平臺接入 AI 的應用不僅要提升審核效率,更要通過 “智能服務” 讓老師從繁瑣流程中解放,將更多精力投入教學科研。未來,雙方還將探索 AI 在采購需求預判、供應商履約評估等場景的應用,推動采購管理向 “數據驅動” 轉型。
該高校與偉時信息的合作實踐表明,AI 在采購驗收中的應用并非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 “工具理性” 與 “管理經驗” 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