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9月21日,第六屆智能教育論壇暨第二屆全國教育技術學科青年學者論壇在蘭州召開。GenAI在基礎教育中應用主題論壇作為三大平行論壇之一,匯聚了知名高校專家、區域教育行政部門相關領導、中小學信息化分管領導以及一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和探索實踐。
活動現場,諸暨市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張鎮潮以《基于數據資產的精準教學運營模式探索》為主題進行實踐分享,從精準教學的背景、實踐基礎、探索路徑三個方面展開分享。
2023年8月,諸暨市全面啟動了“諸有優學”因材施教建設項目,該項目以智慧作業為核心,通過數據驅動的方式,加快了個性化教學的探索步伐,旨在整體推進諸暨中小學智慧教育縱深發展,打造教育數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的“諸暨樣本”。
自2019年啟用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諸暨市初中和小學的期末統考目前全部通過系統進行,已采集721.37萬條學業數據,向考試組織部門、教研員、校長、教研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等所有角色,提供數據詳盡的分析報告。諸暨市圍繞“精準化”和“個性化”面向初、高中建設多樣采集系統,幫助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加聚焦學情反饋數據,實現以數助學、以學促教、定向查漏補缺。
以"資源為本,應用為王"的理念,結合教研指導和實際應用需求,諸暨市基于智慧作業平臺構建了一套覆蓋全學科、多場景的優質作業資源庫。目前,通過自創和引進相結合的方式,聯動名師工作室,啟動“名師資源共建”計劃,共建諸暨市本資源建設區本試題44萬余道,校本試題累計18萬余道,作業錯題庫8萬余道,構建起具有諸暨特色的優質教育資源。此外,通過全過程教育數據管理服務打造教育數據倉庫,沉淀本地教育數據資產。聚焦差異化教學、個性化學習、精細化管理、自主化服務建設目標,諸暨市搭建“學在諸暨”智慧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重構教育供給側,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數據和資源的積累,為教師提供了寶貴的教學反饋,也為持續優化作業設計提供數據支持?;诖髷祿珳式虒W、智慧作業、數據資產等方面的實踐基礎,諸暨市初步探索實踐基于數據資產的精準教學模式。
基于大數據和學習分析技術開展教師課堂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行為診斷,探索個性化錯題集和靶向作業的實施策略,實現個性化的資源推送和教學互動。
依托諸暨精準教學個性化學習推薦模塊、學生五育綜合素質評價模塊、學生學情綜合評估分析模塊、教師發展專業能力評價模塊、教學數據應用服務模型生成,為學生、教師教學數字孿生畫像建立個性干預模型,以提高學生成長、教師發展培養目標的準確性,并驗證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模式在真實環境中的效果,為教學效果持續提升提供優化依據。
諸暨市通過融合教育教學全場景,構建起校內AI自適應學習空間的師生協同;通過教學設備及硬件設施的融合、人工智能學伴系統、數智教育課程資源,打造起基于終端教學的校內AI自適應學習空間;通過以測定學、深度溯源、精準提升,實現基于課后服務的校外AI自適應學習空間。
基于數據資產的精準教學運營模式,通過學生學習過程數據化以及人工智能對學習過程的干預,幫助學生精準提升知識薄弱點,協助學校掌握學生全過程學習圖譜,切實減輕學生、老師、家長多方負擔,最終形成區域領先的可復制推廣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品牌。
通過應用引領,實現個人場景、家庭場景、學校場景、教育局場景等智慧教育全場景創新。諸暨市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的創新應用和探索實踐,激發了區域教育創新活力,有效助推諸暨中小學智慧教育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