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pokdi"><strong id="pokdi"></strong></acronym>
      <acronym id="pokdi"><label id="pokdi"><xmp id="pokdi"></xmp></label></acronym>

      <td id="pokdi"><ruby id="pokdi"></ruby></td>
      <td id="pokdi"><option id="pokdi"></option></td>
      <td id="pokdi"></td>

        1. 教育裝備采購網
          體博會25 校體購2

          青島市教育局關于印發青島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通知

          教育裝備采購網 2018-12-27 09:38 圍觀13429次

            各區、市教育(體)局,高新區人才服務和教育體育發展局,局屬各學校,有關民辦學校:

            《青島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已經市教育局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青島市教育局

            2018年12月11日

          青島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國際化,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結合國家“互聯網 ”、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根據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結合青島市實際,制定本計劃。

            2016-2018年,青島市以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為契機,積極踐行《青島宣言》,實施《青島市“互聯網 教育”行動計劃(2016-2018年)》,構建“兩地三中心”教育城域網模式,完成“三通兩平臺”建設任務,大幅提升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建立基本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形成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信息化推進機制。信息化支撐的教育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助力學?,F代化取得顯著成效,基本實現建成全國教育信息化示范區的發展目標。

            2019-2022年,青島市將以開放共贏的心態加強國際教育信息化合作交流,推動“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中心港”建設;以教育信息化2.0為契機,深入解放思想,助力解決教育結構化矛盾,全面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以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為手段,提升教育治理水平,實現教育決策科學化、精準化。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導,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為核心,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根本,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需求導向和效益導向,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打造現代化、智慧化的育人環境,在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改革、構建學習型社會中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的支撐引領作用。

            (二)基本原則

            1.完善機制、激發活力

            完善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多元投入、激勵保障機制,調動各級各類教育部門、學校及機構、企業的積極性,增強教育信息化發展合力。

            2.深度融合、創新引領

            探索互聯網與教育深度融合,推動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創新,實現教育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評價創新。

            3.應用驅動、共建共享

            開發應用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創新多元數字資源形態,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融入教學和管理核心業務,實現“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4.統籌規劃、協同推進

            統籌整體規劃,強化頂層設計,加快資源整合、推進集約化建設。鼓勵差異發展,分層指導、分類推進、分步實施,整體提升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設效益和應用水平。

            (三)發展目標

            到2022年,青島教育信息化發展位居全國教育信息化領先水平。引領“互聯網 教育”模式創新,全面凸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打造一流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一流數字化學習資源、一流信息化隊伍、一流“互聯網 教育”大平臺、一流信息化管理運行機制,一流的人才培養模式,構筑“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中心港”和中國教育信息化區域發展的智庫策源地。

            二、重點工程

            (一)師生信息素養優化提升全覆蓋工程

            優化信息素養提升結構體系。大力提升教育管理者信息化領導力,切實提高教育管理者的信息化規劃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應用能力。全市范圍內推廣中小學CIO--首席信息官制度的開展和建設,全面統籌本單位信息化的規劃與發展。鼓勵引導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充實適應信息時代、智能時代發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編程課程內容。健全青島市中小學信息素養提升質量評估模式,優化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對全市師生信息素養進行科學、系統、持續性測評。

            拓展信息素養提升推進方式。依托專家型學科教師的先行引導和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創新發展。推進教育信息化普適性培訓向精準性培訓轉變、認知類培訓向實踐創新類培訓轉變。組織好各類應用交流與推廣活動,創新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

            2019年,將信息化學習培訓融入教育局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定信息化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信息素養培訓全覆蓋。

            2020年,遴選50名教育信息化決策咨詢專家、100名中小學校首席信息官、300名中小學信息化專家型校長、500名中小學信息化專家型學科教師,形成青島教育信息化專家智庫。

            2022年,開展各類學生信息技術競賽活動,實現信息技術小專家“校校有”,全市培養信息技術小專家、小院士不少于2000人。

            (二)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安全提升工程

            持續提升網絡基礎設施水平??茖W規劃、適度超前、統籌建設,增強網絡的精準感知和科學管理能力。積極開展IPV6、5G等下一代互聯網業務部署。

            多措并舉推進網絡安全工作。打造專業、精干的網絡管理和網絡安全專業隊伍,建立完善的網絡安全組織機構、管理制度、技術防護和應急預案,重點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和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制度,全面提升網絡安全工作水平。

            2019年,實施網絡服務優化行動,調整優化網絡架構,建立網絡服務清單,提升網絡服務能力。建立覆蓋教育管理部門和各類學校的網絡安全監測預警體系,消除管理盲區,建立上下聯動通報整改機制。

            2020年,出臺《青島教育城域網網絡資源配置規范》,規范城域網網絡結構、地址規劃、安全策略等。學校網絡安全員(管理員)系統性網絡安全學習培訓全覆蓋,組建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專家組,支持和引領教育網絡安全建設。網絡安全滲透模擬演練常態化開展。

            2022年,實現教育城域網實時監測、科學預警、數據支撐、動態管理、按需升級。推動網絡云服務和網站集群普及應用。

            (三)青島教育e平臺體系構建與深度應用工程

            構建青島教育e平臺體系。打造集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智慧校園中心管理平臺于一體的綜合性“互聯網 教育”大平臺--青島教育e平臺,為教育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公眾提供一站式“互聯網 教育”服務。加強青島教育e平臺縱向融合部、省、市、區(市)、校5級各類教育信息系統(平臺),橫向對接其他行業平臺,實現用戶統一認證和數據跨層級、跨部門共享利用,構建“三位一體”的平臺體系。

            推進青島教育e平臺深度應用。依托青島教育e平臺,優化網絡學習空間建設,推動教學應用、學習應用、數字教育資源與全體師生的有效聯結,實現“人人有空間、人人用空間”,用數據體現學生學習成果;開展智慧校園應用示范行動,構建具有青島特色的智慧校園應用示范校建設標準與評價指標,智慧校園建設和應用惠及全體學校,用數據評價教師教學成效;深化教育大數據應用,提升利用大數據支撐保障教育教學管理、決策和公共服務的能力,用數據彰顯學校管理智慧。

            2019年,全市主要教育信息系統接入青島教育e平臺,開展數據分析和平臺服務按需定制,挖掘10個數據分析利用典型案例;統籌基礎設施、應用融合、數字資源、網絡安全、運行機制、數據利用等,遴選30所智慧校園應用示范校。

            2020年,完成與相關行業信息平臺的融合對接、數據共享,深入發展青島教育e平臺數據綜合分析和決策支持能力,成果覆蓋教育管理各主要業務;遴選70所智慧校園應用示范校,探索應用示范校輻射和引領模式。

            2022年,青島教育e平臺在全市教育系統實現常態化應用和融合創新,基本建成教育大數據服務體系,形成“青島教育e平臺”品牌;遴選智慧校園應用典型案例100個,形成青島市智慧校園應用示范校典型案例集。

            (四)優質資源匯聚共建共享工程

            多渠道匯聚教育大資源。完善基礎資源政府提供、免費使用,個性化資源社會提供、市場選擇的資源匯聚、共建共享模式。建立教師參與信息化利益分配機制和資源版權保護機制,推動名師資源、特色資源、生成性資源共建共享體系建設,眾籌眾創、匯聚衍生青島教育大資源。

            優化資源遴選與推送模式。實行資源使用率與用戶評價、專家審查相結合的資源遴選模式,準確判斷資源質量與價值。實現優質資源自適應精準推送,提升數字教育資源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助力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2019年,匯聚覆蓋各學段教育優質數字資源。加強基礎教育優質資源建設,打造100個“網絡名師工作室”和100門“精品網絡課程”,建設覆蓋中小學全學科的數字化教材。

            2020年,開發100個學前教育游戲化課程資源和100個家庭教育專題資源,支持建設青島家校合作網。圍繞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推進虛擬仿真實訓課程建設。

            2022年,匯集社會多領域資源,形成教育大資源匯聚業態,推動形成50對以上跨區域資源共享案例。

            (五)教育信息化精準扶智工程

            構建精準扶智網絡環境。開發建設留守學生和特殊教育管理服務系統,支撐中小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和特教學生受教育情況實施全過程管理。加強心理健康在線教育,構建家庭、學校、政府和社會力量相銜接的關愛服務網絡。

            建立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機制。開展城鄉學校網上結對,構建城區優質學校與鄉鎮中心校一體化網絡聯合學校群。統籌推進“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實現課堂教學同步實施、城鄉教師同步研修、教學資源同步共享。

            2019年,明確教育信息化扶智對象、重點任務和預期目標,匯聚扶智資源,實施教育信息化扶智項目。

            2020年,建立教育信息化精準扶智體系,探索信息化支持的扶智模式和經驗。

            2022年,逐步形成信息化扶智模式和經驗,引領全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助力特殊群體融入主流社會。

            (六)典型示范創建引領工程

            打造綜合示范典型。探索基于大數據的教育治理模式,全面提高利用大數據支撐保障教育管理、決策和公共服務的能力;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構建根據不同學習內容,組織方式可變化的智能化學生學習空間;基于智能分析的教育裝備應用評估體系,以評促配,以評促用。

            提升典型引領能力。探索泛在、靈活、智能的教育教學新環境建設,開展智慧教育創新研究和示范;強化創客教育、機器人教育、人工智能教育、STEAM教育、編程教育;發揮校園電視臺聯合會功能,搭建校園電視臺展播平臺,開展廣泛宣傳。

            2019年,開展教育教學新模式試點,挖掘典型應用案例,總結經驗,宣傳推廣。

            2020年,遴選并培育3個教育信息化示范區,50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校。

            2022年,廣泛宣傳示范區、示范校經驗成效,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成果。

            (七)“一帶一路”教育信息化“國際中心港”建設工程

            落實《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做好新時期教育對外開放工作的意見》,積極開展國際教育信息化交流合作,舉辦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國際教育信息化產業博覽會、教育信息化高端論壇等活動,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推動青島市成為落實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先行示范區。

            2019年,舉辦國際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會議,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各類機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融合共享“青島實踐”。

            2020年,舉辦國際育信息化高端論壇,推進青島教育國際化,引入全球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動與上合組織國家在青的教育合作,支持具有條件的學校優先開發具有國際視野的優質課程資源。

            2022年,舉辦國際教育信息化產業博覽會,打造青島教育信息化與國際溝通交流的窗口,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教育信息化貢獻中國智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部門充分聯動、同向發力,建立青島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協調推進機制,負責研究協調、組織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應用重大問題。加強統籌規劃,將教育信息化重大項目和戰略重點納入重要民生實施工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智慧城市建設規劃。鼓勵各區市政府先行先試、大膽探索,推進教育信息化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政策保障

            制定保障教育信息化優先發展的配套政策,對重大項目實施全市統籌。建立激勵機制,吸引企業、個人和社會團體等參與教育信息化2.0建設。建立督導評估機制,將教育信息化2.0建設和應用相關指標納入教育督導評估。建立知識產權保護長效機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制定扶持教育信息化產業發展政策,培育教育信息化產業體系,形成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產業發展環境。

            (三)加大經費投入

            完善以財政投入為主,企業、社會廣泛參與的經費保障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方面的作用,為推進教育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空間,積極鼓勵企業提供優質的信息化產品和服務,實現多元投入、協同推進。各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用于信息化資源配置、優質網絡課程建設、運行維護和技術培訓等。加大對農村、偏遠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資金補貼,促進城鄉均衡發展。

            (四)完善服務體系

            完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育引進機制,建立多層次、多形式、重實效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教育信息化專業隊伍建設,強化“市-區(市)-?!比壜搫臃毡U?,依托第三方服務和運營模式,發揮專業化服務優勢,入駐中國教育裝備產業園企業和學校建立緊密聯系,技術研發與學校需求融為一體,企業即學校,學校即企業,讓技術不斷改進完善,滿足教育的需求,創建“互聯網 教育”信息化服務體系。

          來源:青島市教育局 責任編輯:張肖 我要投稿
          校體購終極頁

          相關閱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教育裝備采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教育裝備采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教育裝備采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校體購產品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91久久精品无码一区|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区|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综合

            <acronym id="pokdi"><strong id="pokdi"></strong></acronym>
              <acronym id="pokdi"><label id="pokdi"><xmp id="pokdi"></xmp></label></acronym>

              <td id="pokdi"><ruby id="pokdi"></ruby></td>
              <td id="pokdi"><option id="pokdi"></option></td>
              <td id="pokdi"></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