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設小學科技活動室的目的
1.貫徹落實新時期課程改革明確提出的要實現教學方式的變革,加強對學生探究性學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指示精神;
2.為學生創設一個綜合性、具有科技、文化內涵的環境、氛圍,為學生搭建一 個展示自我、想互交流的平臺。
3通過科技實踐活動,結合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培養小學生觀密描述表達:解釋等方面的認知能力;
4.通過一系列有趣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做中學”,同時,為學習后面的知識做鋪墊、打基礎;
5.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觀察,培養學生能夠發現問題、善于提出問題、勤于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全面認識問題、正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力和綜合素養,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小學科技活動室建設方案
1.科技活動室環境布置及設備配備
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科技活動室應進行簡單的裝修及裝飾,給學生提供一一個 令他們能耳目-新、能激發他們學習興趣、富有科技、文化內涵的溫馨環境。
整個活動室劃分為以下功能區:學生科技作品展示區:趣味科學實驗區;益智玩具活動區;機器人操作區;
在現有的實驗用桌的情況下,還要添加若干桌椅,制作若干展示平臺,增加若干儀器用柜。
四處墻面張貼科學家頭像警言警句,科技活動室制度。
2.科技活動室具體配備
原則:
所配教學儀器必須安全、可靠、質量好、實驗效果好,充分保證學校長期、高頻度使用要求。
選擇適合小學生使用、趣味性強、可以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概念抽象方面的教學儀器,通過實驗、探究,易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
選擇與學生認知規律、課程和生活聯系緊密的教學儀器,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擴大學生的綜合知識面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