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目的:
認識橋梁的結構及其承受力的關系。
實驗器材:
橋梁實驗系統。
提出問題:
橋梁的種類很多,其中拱形橋與斜拉橋所承受的力哪個大?
猜想與假設:
改變橋梁結構,可以改變橋面的承受力。
實驗過程:
1、在橋梁支架上放一張橋面平板,做成“梁式橋”,再在橋面上放重物,觀察橋面平板形狀的變化。
2、取下重物,在橋面平板下增加一個拱形,做成“拱形橋”,再在橋面平板上放同樣的重物,觀察橋面平板形狀的變化,并與不加拱形時進行比較。
3、取下重物和拱形,在支架和橋面平板之間用繩索組成“斜拉橋”后,再在橋面平板上放同樣的重物,觀察橋面平板形狀的變化,并與拱形橋進行比較。
4、分析各種橋梁的結構和其承受力的關系。
1、 聯想各種實際橋梁,分析這些橋梁的變化和發展以及特點。
探究問題:
1、橋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關系呢?
2、拱形橋比梁式橋承重大。
3、斜拉橋比梁式橋承重大。
4、比較拱形橋與斜拉橋的結構有什么不同,以及承重特點。
5、帶拱形橋的斜拉橋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實驗結論與體會:
(以下由學生總結并交流,也可由教師引導得出。)
課外活動:
1、注意觀察生活中的橋梁結構。查閱資料了解各部分所起的作用。
2、用兩張A4復印紙,建造一座橋梁,測試其承重能力,動手做做試試。
注意事項:
在橋面上放重物時,要輕放、對稱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