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8 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 2025”)啟幕前夕,由上海開放遠程教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辦的“教育智能體創新應用”論壇在滬舉辦,共話世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融合與應用。
本次論壇以“智育智教,創見未來”為主題,匯集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終身教育等多元領域的高級專家、學者及領軍企業代表,聚焦教育垂類大模型及智能體的搭建,致力匯聚產學研用多方智慧,推動教育智能體的應用趨勢與規范發展。
洞見趨勢,共話前沿:智驅教育新發展
上海開放大學副校長 鄭益慧 在致辭中表示,《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明確了構建“泛在可及的終身教育體系”的戰略目標。教育數字化轉型更是回應時代需求、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他強調,“教育智能體”的興起,標志著AI賦能教育進入了一個更具自主性、交互性和場景適應性的新階段。上海開放大學愿與各方深化協同創新,推動場景落地,共建共享生態,讓智能教育惠及每位學習者,助力開創更加智慧、公平、包容的教育未來。
在主旨演講與成果發布環節,匯集來自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的知名專家與學者就教育智能體建設趨勢和實踐展開深入探討。
上海開放遠程教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開放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肖君 分享了教育智能體賦能智慧教育趨勢、場景和規范,他強調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未來發展,通過上海開放大學多個實踐案例,展示智能體在教育場景中的重要角色和價值。演講中,他對教育智能體的能力和規范研究進行了介紹,他指出,當下教育智能體普遍面臨理論薄弱、技術局限、評估不規范等問題,教育智能體應具備教學感知與建構、個性化支持與教學引導、評估決策與適應調控、工具穩定與倫理合規等四大維度的能力,為教育者和學習者提供精準的教學支持。
會議現場,肖君還發布了《智能體教學與評測指南》,該指南以 G.A.l.N.S.人智協同教學模式以及智能體輔助評測為核心,系統介紹教師如何運用 Al與智能體技術,提升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體驗。為教育工作者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課堂提供實操性指導。此外,他還提到了由上海開放大學攜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 (UNESCO IITE)開展的一項論文和案例征集活動,該活動將于2025年7月1日至9月15日,聚焦“智慧學習生態系統”與“人工智能賦能終身學習”兩大核心內容公開征集,優秀征集成果將在“2025數字化終身學習”國際會議上進行展示并表彰。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信息技術學系主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顧小清 以“以人工智能促進認知發展”為題,探討了人工智能與教育、與學生和與教師的關系。她強調,人工智能從重塑知識觀、過程觀、教師觀、教育生態等四方面推動教育進步,教育智能體不斷迭代,教師需提升能力適應新的教學設計。
上海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許華虎 分享了“千學百科AI智能體平臺”的建設經驗與實際教學場景應用案例。他提出了教育智能體從工具性轉向自主型的構建新趨勢,通過自主感知與決策能力提升,顛覆傳統 AI 定位,全方位重構人機協作嶄新生態。
同濟大學信息化辦公室副主任 馮昕 介紹了同濟大學在智能體應用建設中的實踐與思考。她強調人工智能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討論了智能體的概念及其在校內的應用,提出了“智能體 = 提示詞 + 大模型 + 知識庫 + 插件 + 工作流”的應用公式。
聚焦基礎教育領域,上海市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信息中心主任 謝忠新 探討了中小學教師如何設計與搭建智能體,以服務于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教學開展,為一線教師提供了實操性的指導。他表示,教師應明確智能體的應用場景、工作流程和專有知識庫,以確保能夠真正利用人工智能開展課程。
上午的圓桌討論環節,由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 汪洋 擔任主持,邀請了復旦大學信息化辦公室主任 張凱、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 江豐光教授、海軍軍醫大學信息中心主任 沙琨、上海市寶山區教育學院信息部主任 張云峰、阿里云政企上海副總經理 教科研行業總經理 沈龍睿 等多位嘉賓,圍繞“教育智能體的建設應用與規范設計”主題,就智能體在教育中的價值邊界、數據安全、倫理規范、跨部門協作以及標準化建設等關鍵話題展開深入且富有建設性的對話,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了多元視角。嘉賓們肯定技術能力的重要性,同時也呼吁教育智能體規范的建設,以確保其在教育領域中的健康、有序發展。
聚焦實踐,探索路徑:育見多元新生態
下午,在“教育智能體的搭建與實操”主題演講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和企業代表們,呈現出了更豐富的落地場景與解決方案。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校長 方林中 闡述了AI技術如何切入職業教育流程變革。他強調職業院校的教學重點在于培養操作性人才,人工智能在職業教育學生操作輔助評價中發揮作用,并且視頻識別技術可判斷操作規范并糾偏,助力學生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
在技術方案層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專家 方帥 從根本性的技術角度出發,剖析了AI應用的發展,以及智能體搭建方案的底層邏輯,同時他也指出,在應用方案落地時,除了技術突破的目標,還需考慮業務應用目標的局限性。
萬達信息智慧城市中心 副總裁 邱陽、UCloud優刻得 高級技術專家 翁佳偉、上海六坊信息科技 CEO 經春秋、智慧樹AI產品應用顧問張馨月、上海教育軟件發展有限公司 周之樺、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 科大訊飛教育BG平臺產線 副總經理 王永海、阿里云政企事業部解決方案架構師 張朋 等企業代表,從各自的技術創新、產品融合、實踐經驗角度,圍繞智能體在區域或學校中,賦能場景應用、開放生態等教學創新和教育精準化等問題,進行了前沿技術與應用實踐的分享,探討技術賦能教育應用的拓展與創新。
凝聚共識,展望未來:共謀教育智能體建設規范
論壇最后特別舉辦了“教學智能體相關規范研討”的閉門研討,就教育智能體的規范研究和制定進行了群策群力討論,致力為教育智能體規范化建設貢獻力量。
當今時代,教育數字化轉型成為全球教育的必然趨勢,智能體技術作為智能教育的重要工具,為個性化精準教學及終身教育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此背景下,“教育智能體創新應用論壇”的舉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它不僅全面展示了上海在教育智能化前沿的豐碩成果與實踐經驗,更為多方智慧的跨界碰撞搭建了一個平臺,為構建安全、高效、以人為本的教育智能體生態注入了新驅動能,推動教育向更加智能、高效、公平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