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大連市2025年夏季人才招聘會暨海外學子專場活動啟幕,現場一種以“精準匹配、定向輸送”為核心的引才新模式引發關注。作為大型留學生求職品牌,海馬職加為海歸人才提供從職業定位到名企直推的求職全周期服務,助力實現高質量就業。
構建公益化賦能樞紐
本次招聘會由大連市人民政府牽頭主辦,吸引了鞍鋼集團、中核遼寧核電、恒力重工集團、聚思鴻信息技術服務(大連)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行業重點企業、IT企業等參與,釋放人工智能、綠色金融、高端制造等領域高質量崗位5000余個。
2025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突破1200萬大關,較2024年增加43萬人,加上歸國留學生及往屆生,求職市場的壓力達到一個全新高度。企業用人條件越發嚴苛,傳統“廣撒網”式招聘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精準匹配要求。在此背景下,本屆大連夏招會邀請重點企業宣講推介,促進人才與企業雙向溝通。同時,大連市政府與海馬職加攜手,推出海歸人才公益服務站,通過求職快速診斷窗口,幫助歸國求職的留學生與用人單位實現精準對接。
區別于傳統招聘會的粗放對接,服務站將企業用人標準轉化為可量化的能力模型。由資深求職規劃師在短時間內進行專業診斷,使留學生清晰認知自身技能與區域重點產業崗位的契合度,進而通過直推通道實現從“簡歷投遞”到“人崗價值匹配”的質變,提升高質量就業轉化率。
推動海歸人才精準就業
海馬職加事業部總監林長春強調:“我們不是簡單的中介機構,而是人才價值增值服務商?!?/p>
海馬職加自成立以來,幫助留學生群體累計收獲5000+張Offer,源于對“求職六力模型”的持續優化——通過硬實力強化、軟實力塑造、崗位勝任力診斷等六大維度,系統性提升海歸人才的市場競爭力。
專業機構參與人才引進,既提升人才引進效能,也助力企業降低試錯成本。本次大連夏招會上的公益實踐,海馬職加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公共服務目標——以最低成本疏通海歸求職通道,以專業經驗賦能反哺區域人才戰略,雙管齊下形成“人才精準留存、產業高效升級”的雙向增益。這種公益與效能并重的模式,也為新時代人才服務機構參與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可復制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