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主動適應和投身人工智能變革,2024年9月以來,河南城建學院通過開展“AI賦能課堂教學創新”專項活動,制定課堂教學創新實施方案、構建AI課程體系、升級智慧教學平臺、開發智慧課程資源等多措并舉,在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學習方式及評價機制等多個維度實施深度變革,積極推行AI賦能教育教學創新助力打造未來課堂新形態。
各學院響應迅速,線上線下相結合,積極組織教職工參與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創新活動培訓及相關活動,通過系列舉措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學會高效利用AI工具獲取教學資源、拓展AI工具在教學中的應用視野,培養創新思維。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AI賦能高等教育:聚焦智慧課程與應用實操培訓會
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致力于成為教學改革先行者,率先整合校內外優質數字資源,打造了“智匯土木”資源庫平臺,創新建立“課程組—專業系—學院”三級資源建設機制,開展“智慧教學創新案例”評選、“在線教學資源應用優秀案例”展示交流等活動,有效推動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外國語學院舉辦以“AI賦能英語學習”為主題的學習應用活動
外國語學院舉辦了以“AI賦能英語學習”為主題的學習應用活動,錄制微課視頻,通過外國語學院微信公眾號、網站進行發布,向更多師生普及AI大模型輔助英語學習的方法。
電氣與控制工程學院組織了“AI賦能教學應用創新技能競賽”,形成專題活動總結報告,為學院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參考、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設計和展示能力,納入評優評先,形成“模范效應”,激勵教師教學創新和專業成長。
“AI賦能課堂教學創新”活動在各級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悉心指導下,部門與學院協同發力,深入教師、深入課堂、深入學生,已形成河南城建學院AI賦能教育教學工作的鮮明特色。
政策引領,AI行動計劃指明方向。學校制定并實施了《AI賦能課堂教學創新活動實施方案》,推進數智技術深度融入課堂教學全過程,構建網絡化、智能化、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新生態。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營造課堂教學創新氛圍,凝練教學思想和風格,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激勵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打造展示先進課堂教學理念與方法、優秀教學成果、樹立教師典范、促進師生交流的平臺,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環境升級,AI教育基礎設施提升。學校重視智慧教育環境建設,已建成啟用76間智慧教室和120間標準化考場。智慧教室配備智能交互大屏,支持高清顯示、觸摸操作、多屏互動等功能,為師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教學互動平臺。自動錄播系統實現課程全程錄制,支持課后復習和教學反思。語言實驗室運用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翻譯等技術,打造個性化、精準化的語言學習環境。
平臺助力,AI智慧管理創新教學。學校著力建設智慧教學管理平臺,推動大數據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師可利用超星學習通等平臺資源,構建知識圖譜,優化知識體系,實施精準化教學。知識圖譜以可視化方式呈現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幫助教師梳理教學邏輯,實現系統化教學。系統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精準定位薄弱環節,智能推送個性化學習資源。
課程創新,AI智慧課程資源豐富。目前,學校已立項建設在線開放課程100門、網絡課程273門、智慧課程100門。教師通過創建智慧課程,將碎片化知識點構建為系統化知識架構,實現知識點與學習資源智能關聯。系統可根據學習行為數據,自動生成個性化學習路徑,智能推薦學習資源,支持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在專業知識圖譜建設方面,學校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導向,整合相關專業課程資源,構建專業集群知識圖譜。通過可視化呈現知識點間的關聯,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專業知識框架,培養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
師資提升,AI素養培訓成效顯著。學校高度重視教師數字素養提升,已開展10余場育人能力提升培訓,內容涵蓋智慧教學平臺操作、混合式教學、智慧課程建設、智能評價等,培訓達4000余人次。
未來,學校將繼續以AI賦能為契機,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在專業建設、平臺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學生評價及教師發展等方面持續發力,推動AI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深度應用和創新發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綜合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文: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