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21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肉羊團隊王林杰教授、仲濤副教授、遺傳育種研究中心主任陳仕毅副教授三位專家赴西藏朗縣開展肉羊生產技術指導。
18日下午,三位專家克服高原反應,在朗縣洞嘎鎮滾村示范點開展肉羊養殖技術指導服務,實地考察項目前期引入的波爾山羊種公羊對西藏山羊雜交改良的效果。此前,專家通過合成雜交、配合力測定和遺傳評估等綜合選育技術,在當地開展了不同肉羊雜交組合的篩選。目前雜交一代長勢良好,生產性能已遠超當地藏山羊,出欄體重相比增加50%以上。
19日,在洞嘎鎮拉多鄉扎村,針對藏山羊羔羊初生重低、死亡率高以及早期培育技術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團隊開展了人工代乳料替代母乳飼喂效果研究。研究將通過對羔羊進行早期補飼,研究補飼時間和添加量來集成羔羊早期培育技術,為羔羊的斷奶平穩過渡打下基礎,減少斷奶后的應激和死亡率。
20日下午,由四川農業大學作為項目牽頭單位、王林杰教授主持的西藏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西藏肉用山羊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項目啟動會在朗縣農業農村局召開。西藏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吳玉江副所長、索朗達副研究員、科研管理科唐文強科長,朗縣畜牧站長平措次仁等參加項目啟動會。王林杰教授匯報了項目整體實施方案,該項目將從藏山羊品種選育提高、母羊高效繁殖技術、良種繁育體系、羔羊培育技術、營養調控技術等方面開展項目具體任務,以期最終構建西藏肉用山羊高效健康養殖技術體系并推廣應用。項目擬重點解決當地肉羊品種缺乏選育提高且良種覆蓋率低(制約“提質”)、母羊繁殖效率低且羔羊培育技術落后、飼草料資源開發利用率低且日糧營養不均衡(制約“增效”)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
西藏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吳玉江在總結時表示,項目立足西藏肉羊生產實際,從遺傳育種和營養調控角度重點解決種羊發情率低、配種能力差和羔羊成活率低的產業痛點,集成創制適合藏區的種羊營養調控、種母羊“三段式”(空懷期、妊娠期和哺乳期)飼養管理和微生態制劑的開發與利用技術,相信項目最終將為藏區種羊的高效健康生產體系構建提供技術保障,進而輻射帶動西藏地區肉羊養殖水平與經濟效益提升。
又訊 近日,動物科技學院杜曉惠教授受邀先后前往宜賓文興縣畜牧水產業中心、瀘州納溪區沙樹灣合作社開展雞的養殖技術培訓,以持續有效提升地方養殖技術水平,助推地方產業經濟發展。兩地相關技術骨干、養殖業主近80人參加培訓。
此次培訓分養殖技術理論講解和現場交流指導兩個階段。培訓會上,杜曉惠以如何滿足雞的5大(營養、環境、健康、行為和心理)重要需要為切入,對烏骨雞、散養雞產業發展的重點內容、關鍵環節進行了講解剖析。在養殖現場,杜曉惠還就養殖戶提出的具體問題逐一進行了解答和指導。(作者:王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