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強則中國強。關注青少年的成長,就是關注中國的未來。青少年群體中,留守青少年尤其重要。
為了更好地了解留守青少年的核心素養現狀,引起社會對留守青少年的重視與關心,
2019年6月3日,一場以“守護心靈源動力”為主題的《中國留守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白皮書》項目啟動會暨論壇活動在北京格蘭云天國際酒店舉行。
會議由卓育英才聯合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新浪教育主辦。北京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韓清峰,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一筠,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博士后侯中太,東北師范大學社會學院長劉遲,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倪桓,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教研室主任楊慧,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主任宋道勝,卓育英才創始人及董事長張振芬,卓育英才聯合創始人曹暢,新浪教育-教育公益聯盟負責人張佳睿等專家學者、教育精英匯聚一堂,共同探討留守青少年群體的心理素質健康教育問題。
會議伊始,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主任宋道勝致開幕詞。他表示:“留守青少年是全中國每一個階層都要關注的,這是我們的社會責任,需要認真分析造成的原因和現狀,然后一步一步推進工作,去關愛留守青少年?!?/p>
東北師范大學社會學院長劉遲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她從PYD正向青少年發展模式角度闡釋每個青少年個體都有其自身的優勢、興趣與對生活美好向往的能力,“要發掘這個群體身上有利于積極發展的因素,從而具有引發改變與發展的可能”。每一位兒童青少年在自身經驗的個體發展與環境資源的共同作用下成長起來,可以逐漸具有“5C”能力,即Competence(勝任力)、Confidence(信心)、Character(人格)、Caring/Compassion(關懷/同理心)、Connection(人際連結力)。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博士后侯中太發言,他從家庭壓力理論、家庭系統理論、家庭生態理論、依戀理論等方面展開青少年要學會認識自己,“要培養農村孩子的意志力、正向心態等核心素養”,并指出鄉村教師與學生權利的關系被異化,導致留守青少年無法得到很好的學校教育。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陳一筠則以青少年青春期成長、發育而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為切入點,來解釋留守青少年的新需求、新權利,要通過青春期情感教育來引導其正向發展?!扒嗌倌昵啻浩诮逃锾貏e缺失的是愛的教育,他們不曾得到父親、母親足夠的關愛。一個孩子在他的青春成長期,包括兒童期在內缺少了父愛或者母愛的滋養,就像植物缺少陽光、雨露,它會枯萎”,她呼吁要重視青少年青春期情感教育,彌補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空白。
作為此次會議的重中之重,卓育英才聯合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青少年國學教育基地、新浪教育等機構共同啟動了《中國留守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白皮書》項目。
民政部公開數據顯示,從總體規???目前全國共有農村留守青少年697萬余人,現在全國農村留守青少年的總體數量下降了22.7%。從區域的分布上來看,四川、安徽、湖南、河南、江西、湖北、貴州7個省份留守青少年最多,占全國總數的69.7%。
據卓育英才聯合創始人曹暢介紹,《中國留守青少年心理素質教育白皮書》項目的正式啟動,對留守青少年的關愛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白皮書項目以量的研究與質的研究相結合,歷時半年,通過實地調研、數據模型、匯總分析、社會倡議,針對留守青少年的人群特征、社會問題、根源與解決方法以及對典型問題、核心素養等方面進行深度剖析研究,從而形成專業具有影響力的專項研究報告。
此次白皮書項目的啟動,是中國首次針對留守青少年核心素養方面的市場研究,樣本數據范圍之廣,來自于中國不同的區域,從全國范圍內取樣研究。聚焦留守青少年的核心素養,形成專項市場研究,對教育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將會起到更好的價值與意義。
白皮書響應國家教育政策號召,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關愛留守青少年,使其身心健康成長。讓社會對留守青少年有更清晰的認識與了解,帶動教育行業更多機構關注留守青少年,發揮自身優勢傾斜教育資源,從而有利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圓桌論壇環節,在曹暢的主持下,圍繞“留守青少年核心素養”議題,陳一筠、劉遲、侯中太、倪桓、楊慧等教育學、心理學權威專家、學者,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從留守青少年的基礎教育、素質教育、山區支教、文化融合、舉措建議等多個角度、層面進行探討,碰撞出思想之火花。
作為本次會議的發起方卓育英才,全稱北京卓育英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素質教育領域的領先企業。自2009年成立以來,持續專注青春期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采用獨特的“情景體驗式”教學法,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激活孩子自信細胞,引導孩子性格健康發展,幫助孩子樹立社會競爭力。
源于對教育的一份初心,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卓育英才此次啟動白皮書項目,通過關注不同留守青少年之間的差異,系統分析地區、性別、學習、生活等因素對留守兒童心理狀況的影響,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系統、多角度、連續性的調查研究,再綜合行業專家、社會學者的專項調研與建言獻策,從而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在未來素質教育的道路上留守青少年也能擁有愛的港灣與前進力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