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2017年度高考即將拉開帷幕。
今年亦被稱為“新高考元年”,始于2014年的上海、浙江兩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將迎來第一屆試點高中畢業生的“新高考”。這一極具開創性的高考模式是否具有在全國全面推廣的可能性,也迎來了檢驗的關鍵節點。
“經過三年的高考綜合改革,每一步都是分步平穩實施,主體方向正確,目前來看試點還是非常順利,現在是集中精力踢好高考這臨門一腳。”浙江省教育考試院科研宣傳處處長鮑夏超向界面新聞介紹,今年浙江上海兩地將有30多萬名考生作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首批畢業生參加高考。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確定上海市、浙江省為全國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為其他省(區、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據。同年,兩地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2014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打破以往高考文理分科的考試模式,是此次高考改革最具開創性亦最核心的內容。浙江、上海兩地的考試科目均采用“3+3”模式,即除語文、數學、英語3門主要科目外,學生可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選擇3門參加考試(選考項目中,浙江多了一門信息技術課的選項)。
“新考試科目設計中,我們有35種組合供學生選擇。但實際上中學在教學過程中,學校的常用組合是十多種,沒有一所學校能做到35種組合全都用起來。”鮑夏超表示,選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為高考總成績的40%,不少學生的選考三門并非一次性確定,而是先選了一門或兩門,選考科目基本能反映學生自己的興趣、志向和專長。
數據顯示,上海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選物理、化學、生物和政治、歷史、地理這兩種純文或純理組合的學生只有12%,88%的學生是跨文理選科。浙江今年參加高考的學生選純文的約11%,選純理的近20%。由于各科課程難易程度有別,對于被公認難度高的物理科目,浙江選考的學生人數下降。而各高校專業對選考科目的要求中,物理專業覆蓋率仍超9成。
“不同科目試卷的難度需要一個區分度,要考慮學生各科分數之間的等值性,所以采用等級轉換制比較合理,之前有的省采用標準分轉換,雖然有科學性,但老百姓接受不了,所以我們采用了等級賦分制。”鮑夏超介紹。
對于高考選考科目,上海、浙江均為等級制換算為分數,按比例確定等級,以學考合格為起點賦分40分,每個等級分差3分。等級是按照成績在當次考試的排名確定。如成績在當次考試排名的前1%,賦分100分;排名在前2%,賦分97分,由此可類推成績。
新高考中改革同樣具有開創性的,還有率先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模式。2017年起,上海高考英語一年舉行兩次考試(1月或6月),學生可以選用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在浙江地區,除了高考語文、數學,其余科目均有兩次考試機會,考試時間在每年十月、四月。如浙江學生所有系關高考成績的考試都參加,那么高中三年參加的高考場次將達10場。對此也有擔心,考試安排得過于密集是否打亂了復習節奏,增加學生老師的焦慮感。
“一些浙江的中學老師和我反應過,教學秩序被打亂了。四月份、十月份考試的話,寒暑假學生老師都需要加緊備考,教學連軸轉。”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界面新聞稱,還有一種情況,“為了應對高考,有很多學生高一參加校外培訓機構,高二就開始考,考得很高分,后面就不學了。”
2016年10月,浙江省教育廳曾下發《關于糾正部分普通高中學校違背教育規律和教學要求錯誤做法的通知》,對部分高中趕搶進度、停課搞“學考會戰”、延長教學時間占用晚間時間和節假日時間復習等情況,明確要求糾正。
對此,儲朝暉建議,可以在保留兩次考試機會的前提下,縮短兩次考試的間隔時間。“間隔時間不同,可以反應出不同的考試功能定位。兩場考試間隔一二十天的話,主要解決的是一次考試發揮失常的問題。十月四月考試的長時間間隔,反而給了學生再次重新復習,反復練習提分的機會,而世界范圍內的教育評價,就是要消除死記硬背得高分的情況”。
新高考已到“臨門一腳”的關鍵節點,家長考生們最關心的是,高校究竟怎么招?據了解,高校在招生錄取時將逐步突破單一總分局限,招生的成績標準從以往看一次高考成績,轉變成了“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三門學科高考成績、三門自選學科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
在高考報考方面,上海首次推出了“院校專業組”作為新的錄取單元,高??砂颜猩鷮I打包成若干個專業組。每個本科錄取批次,考生可以填報若干院校專業組作為志愿,普通本科批次可填報24個,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填報4個具體專業。浙江方面則直接改為按專業填報志愿,以普通本科批次為例,考生可以按成績分時分段選報最多80個專業平行志愿。
上海、浙江的高考綜合改革試點中,兩地的高中課程體系、辦學方式、考試考核在內的整個高考體系也隨之改變。
據《人民日報》報道,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院長鄭方賢指出,以高考制度改革帶動教育的變革,使得高中學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長的目標得以實現。具體表現包括: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增設聽說內容;不分文理的數學試卷講究高中學生共同的數學基礎與思維;綜合素質評價的剛性要求鼓勵更多學校將開展社會實踐視為高中階段教育的基本內容等。
“上海、浙江的高考改革試點帶動了高中改革,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在高中階段的學業水平的考核方面探索了新道路。”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期間曾如此表示:“大多數省都已經出臺了高考改革的方案,但這兩個省市,上海和浙江,今年就要落地,然后就可以全面推廣了。”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份出臺高考改革方案。其中,今年將有6省份正式啟動高考改革。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此次由全新頂層設計開展的高考改革,被認為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一次突破性改革。上海、浙江經過三年的高考改革實踐,一定程度也成為了全國高考改革的風向標。
“新高考體系和原來的高考體系比完全是顛覆性的。原先的行政班教學,到現在選課走班相結合實行分層教學。過程中有一個磨合過程。”鮑夏超表示,總體看,目前高考改革還是非常順利,主體方向正確。
“深化高考招生改革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應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鮑夏超指出,在首屆高考改革試點結束、錄取階段結束之后,浙江省將針對高考試點進行調研,找到實施過程中需要完善的細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