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高質量推進國家級美育示范項目建設,6月26日至27日,由阿壩師范學院主辦的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全民藝術普及專項基金2024年度“全國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建設項目實施研討會在阿壩師范學院圓滿舉行。本次會議旨在凝聚各方智慧,明確實施路徑,確保項目順利結題與成果落地。會議由阿壩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齊澤民主持。
研討會上,項目主持人楊森對建設項目進行了介紹,重點就項目建設目標、實施計劃及結項要求等進行了闡述,指出該項目致力于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美育體系,聯動汶川、茂縣、理縣等多所學校與單位,深度融合當地民族優秀文化資源與美育教育,旨在提升青少年審美素養,助力民族優秀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
研討環節,與會人員聚焦美育實踐難點與創新路徑這一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汶川縣教育研究培訓中心教研室主任余瑛、汶川八一小學校副校長袁敏、汶川縣第二幼兒園園長馬曉玲,以及來自汶川七一映秀中學、理縣通化九年一貫制學校、茂縣鳳儀鎮興茂小學校的藝術教師喻溫芹、班瑪初、劉舟等分享了各自在基礎教育從事美育的經驗與思考。阿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索郎玉珍、音樂舞蹈學院院長張剛和袁文杰則從理論和高校支持視角作了發言。
阿壩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向武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民族地區美育發展必須立足“U-G-S-E”(高校-政府-學校-社會)四維一體協同發展模式。他強調,要充分整合阿壩州獨特的民族文化、紅色文化、生態文化等優勢,構建以汶川為基地、輻射全州的美育聯盟體系;要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著力強化師資隊伍的建設,積極匯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等院校專家學者等多方力量;要積極探索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革新美學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質量與吸引力,堅決摒棄低俗趣味,致力于構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學教育發展道路,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心理基礎和情感紐帶。
隨后,與會專家和一線教育工作者立足崗位實踐,圍繞項目建設需求,針對民族地區普遍面臨的師資力量薄弱、特色課程體系缺失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與研討,并提出了可行的解決方案,為“全國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悉,該項目于2024年11月6日獲批立項,2025年4月28日正式簽約,建設周期為一年。研討會特別邀請了阿壩州教育和體育局、阿壩州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汶川縣、茂縣、理縣教育局及文化館,以及茂縣中學、汶川縣七一映秀中學等十余所項目合作中小學、幼兒園的負責人和骨干教師參加。(編輯:陳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