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睘樯钊胴瀼芈鋵嵢珖萍即髸?、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著力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由大連市教育局和大連市科協共同主辦的大連市中小學生科技助苗行動在中山區東港中學正式啟動。大連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和大連市甘井子區錦華小學成為首批“?;ǖ兀印焙献髟盒?。
行動旨在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青少年科學夢想和科學志向,探索青少年科學教育有效途徑和人才培養創新模式,推動構建社會各方科教資源有機融合的“大科學教育”工作格局,助力中小學科學教育示范區建設,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助力教育強市、科技強市建設。
11月21日,行動啟動儀式上,市科協“科普進校園”活動支持單位與中小學校合作簽約,大連理工大學生命科學科普教育基地負責人、生物工程學院黨委書記楊君教授受邀出席儀式,并代表基地與大連市甘井子區錦華小學簽署了“?;ǖ兀印焙献鲄f議,標志著雙方將在生命科學普及教育領域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
自“科技助苗行動”啟動以來,雙方院校積極對接、共商共議、協同推進。11月28日,大連市甘井子區錦華小學書記、校長郝梅一行到訪大連理工大學。楊君陪同來訪人員參觀大工生命科學科普教育基地和智能生物制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雙方共同研討確定符合學生需求的科普教育課程與實踐項目,精心制定詳細的科普活動計劃。
為進一步深入落實科技助苗行動,12月5日,楊君帶領師生科普團隊走進錦華小學開展以“探索生命密碼”為主題的科普活動?;顒訒?,郝梅對楊君教授帶領的師生科普團隊表示熱烈歡迎。她表示,希望雙方通過活動,進一步加深了解,加強合作,打造資源優勢互補的科教融合育人平臺,推動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發展。楊君表示,學院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面向科學文化培育,充分發揮智能生物制造學科資源優勢,創新打造集聚特色化、多樣性、品牌化的系列科普活動,助力青少年科學教育普及。
楊君通過趣味故事分享的形式,幽默風趣地帶領同學們領略了核酸的發現過程,認識了DNA結構和智能細胞工廠,采用提問、實物展示、游戲互動等多種教學方式,解鎖了基因密碼,揭示了生命的奧秘?;訉嶒灜h節,科普團隊的師生指導同學們獨立動手完成了“看得見的基因”和雙螺旋結構模型搭建等小實驗,同學們積極參與,在歡聲笑語中學習了生命科學知識?;顒又?,郝梅陪同我院師生科普團隊參觀錦華小學同學們的科普作品,并為楊君頒發錦華小學“科學名譽校長”聘書,為我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趙婷婷和教師代表唐穎頒發“科技輔導員”聘書。
近年來,大工生命科學科普教育基地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面向新質生產力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時代需要,利用優勢科普資源,創新科普活動載體和內容,通過頂層規劃和系統設計,打造包含生命科學午餐會、科普講堂、科學沙龍、生命科學讀書會等形式的“知微育見”特色品牌科普活動,創建特色科學營科普課程體系,開發特色科普體驗項目,開展特色主題公眾開放日,舉辦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科創競賽,組建“知微育見”大學生科普志愿宣講團,為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公益服務和科學創新精神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實踐陣地。通過搭建社會服務實踐、科研實踐、網絡實踐等平臺,全方位服務社會的同時,積極發揮高校文化高地的社會作用,形成獨具特色的科普活動體系?;赜?021年獲批市級科普基地,2023年獲批“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訓與實踐基地”,2024年獲批大連市科協“科普進校園”項目支持單位。
生物工程學院將以系列活動為契機,強化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廣泛影響力的生命科學科普教育平臺,圍繞國家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的戰略布局,積極響應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普工作的新要求,充分發揮智能生物制造學科資源優勢,通過提升內涵品質、打通“科研-科普”鏈,深化“黨建+科普”育人品牌等,將基地建設成為集教育、科研、科普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為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促進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培養國家急需的拔尖創新人才提供有力支撐。(編輯:劉嘉瑞 常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