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阿城區回民小學校創建于1931年,是一所有著近百年歷史的小學。共有24個教學班,教師70人,學生1151人。其中,24間教室配有希沃智慧黑板、希沃班牌,9間希沃易課堂教室,2間希沃常態化錄播教室。是全國教育信息化試點區創建突出貢獻單位。
黨的二十大提出教育要向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阿城區回民小學學校在深入實施數字素養及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智慧教育這一前沿理念促進學校教育教學的變革。主動順應信息技術發展和教育變革的潮流,把智慧教育作為學校品質提升的著力點。構建形成教學研管評+安全、均衡、成長的“曼陀羅九宮”無限拓展智慧教育模式、探索出了“1+N+1”智慧校園創建路徑、構建了基于數據的“三段十步”精準教學模式。
一、“曼陀羅九宮”無限拓展智慧教育模式
阿城區回民小學校對于智慧校園建設投入的不遺余力,而教育信息化、教育數字化、教育智能化,一旦開始建設,就會不斷有新的思考和拓展。對于大批的硬件設備、軟件應用、平臺數據、教學管理場景等各方面,想要“連成線”很容易,而想要觀覽全局,總會有遺漏和偏重疏忽。
經過學校領導及所有師生的共同探索,基于“教學研管評”五個維度的深度實踐。并結合學校在安全管理、教育均衡、師生成長等方面的特色創新,形成了“曼陀羅九宮”無限拓展智慧教育模式。
該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可以無限延申現有已建設情況,可以查缺補漏,并可以繼續不斷裂變九宮格,在每一個細分維度上,都可以繼續深挖和應用實踐,為后續在是智慧教育的規劃上指明方向。
(一)做好智慧教育構建的頂層設計。方向清才能路子正,堅持“信息化教學改革不能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利用信息化促進教學改革的根本是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核心,創新智慧化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提質增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深化學科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索養的提升。
(二)做好智慧教育硬件的提檔升級。硬件環境是實施智慧教育的基礎。學校所有班級和多功能館室配齊了希沃智慧黑板、希沃班牌,滿足所有班級和公開課教室都有授課的設備,筆記本電腦30臺,滿足授課教師人手一臺,為學生引進希沃易課堂平板電腦500臺、無線AP設備10套,平板電腦pad充電柜、希沃移動錄播及常態化錄播設備等。已基本能夠滿足實驗班級智慧課堂的硬件和網絡環境要求。
(三)做好智慧教育平臺的甄選使用。軟件平臺是實現智慧教育的關鍵。學校經過各種軟件的甄選,最后選定希沃平臺的數字基座系統、綜評系統、集控系統、信鴿系統、易課堂系統、三個課堂系統等。平臺的使用不僅實現了老師對學生學情的精準分析、學校對教師教情的精準分析、還實現了對學校在信息化、數字化設備及應用方面的綜合統籌管理。
(四)做好智慧教育資源的積累出新。資源是實施智慧教育的保障。教師備課授課是以希沃白板資源為主,學生課前預習和師生課上互動以希沃易課堂資源為主,課后作業輔導及階段性測試考核以希沃白板及易課堂資源為主。
(五)做好智慧教育應用的技術保障。智慧課堂的應用推廣,離不開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后勤保障。校長作為一把手親自主抓信息化融合工作,主管副校長組織實施,選調信息中心優秀人才加入學校團隊,希沃給予技術支持響應。學校將智慧課堂應用考核列為學校評優晉級的先決條件。
二、“1+N+1”智慧校園創建路徑
基于“曼陀羅九宮”智慧教育模式,為了使智慧校園的創建更加系統化、科學化、智能化,阿城回民小學探索出了“1+N+1”智慧校園創建路徑。
“1”代表一個核心目標,即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教育教學的精準化,讓學生獲得最優質的教育。
“N”代表多樣化的智慧應用。學校打造智慧課堂、智慧課程、智慧德育、智慧管理等智慧應用,賦能師生成長。
最后的“1”代表一個數字化基座平臺。通過建設統一的數據交換平臺、業務管理系統以及基于大數據的決策輔助系統,為學校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一)智慧教研,數字化團隊的歷練場
學校的集體備課,以希沃信鴿集體備課系統為依托,主備人提前一周將教案、課件上傳到希沃信鴿集體備課平臺,接受到邀請的教師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隨時隨地對主備教師的教案進行批注,全年組的教師都能在集備平臺上,實現智慧的碰撞與共享。教師還利用希沃信鴿的線上評課功能,同伴之間線上互相聽課、評課。這樣線上線下混合式的集體備課、評課讓教研隨時隨地發生,打造了一支依托網絡、依托數據分析開展研修的數字化教師團隊。
截至目前,全校70余名教師使用希沃白板5授課,累計個人云課件12230份,開展了508次高質量的線上集體備課,評論、研討次數高達3258次,共有1044份優質課件、998份教案等資源沉淀,學校構建了一站式校本研修平臺,提高了教研管理效率。
(二)智慧課程,人機協同的體驗場
阿城回民小學自行開發了一系列“慧敏”校本課程,包括智慧編程、智慧農場、智慧廚房、智慧鋼琴、智慧體育、智慧德育等,形成了“N”種多樣化、全方位、多維度課程,引領學生在提升創新能力和信息素養的過程中自信向未來。
以智慧德育為例,解決了傳統德育評價不夠公開、透明的難點和痛點,促進了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學校的智慧德育,以希沃數字基座平臺綜合素質評價系統為依托,教師隨時通過班級管理系統為學生點評;值周教師和值周學生利用pad平板電腦即時拍照學生的表現,上傳到平臺,每周平臺系統自動評選出優秀班級。智能平臺全面刻畫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多方面的成長檔案,學期末為學生生成電子評價檔案,學校每學期末開展美德積分派“兌”活動,學生利用平臺里的積分線下參加各種比賽,換取學校為他們準備的小禮物。這樣的精準化評價和公正、公平、透明的管理方式走出了傳統德育的盲區,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助力后進生蛻變,校園風貌也在悄然改變。
學校為24個班級安裝了希沃班牌。電子班牌實現了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即時性培養。電子班牌就像班級的大腦,可以傳達給學生豐富的信息,全校每天的班級評比情況、每位同學的評價情況,學生都可以輕松獲取;電子班牌就像一面旗幟,班級近期開展活動的照片、視頻隨時展示在上面;電子班牌就像一位智慧的老師,學校關于重要節日的宣傳圖片、視頻如期而至,使學生足不出戶便知學校事,天下事。電子班牌為學生創設了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氛圍,對學生潛移默化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實現“1”個核心目標的有效落地。
(三)數字基座,智慧校園建設的駕駛艙
阿城回民小學通過希沃數字基座綜合管理平臺,對信息化硬件設備、軟件應用、系統管理等,進行全局統一管理,為學校建設規劃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為教師和學生的管理提供客觀的數據依據,將“曼陀羅九宮”模式中的各類應用歸納為統一入口便于綜合管理,形成了“1+N+1”中的最重要的“1”的閉環,為各項工作開展極大降低人力和時間成本,為數字化建設提效增速。
三、“三段十步”精準教學模式
結合“曼陀羅九宮”智慧教育模式,依據“1+N+1”智慧校園創建路徑,歸根到底需要落腳到課堂當中。學?;诎⒊菂^“基于數據的精準教學模式”的全國實驗項目研究,開設了11個智慧課堂實驗班,探索出“基于數據的三段十步精準教學模式”。
(一)課前階段--以學情分析為核心。一是做好學情分析。老師通過希沃易課堂平臺提供的學生作業分析,精確地掌握來自學生的第一手學情資料,預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并向學生推送預習內容。二是做好預習測評。學生預習老師推送的學習材料,完成和提交預習題目,并可在易課堂平臺上進行相關討論,提出疑問或見解,并記錄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三是做好教學設計。老師根據學情分析結果和學生預習檢測統計反饋的情況,以學定教,確定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優化教學方案設計。 通過希沃易課堂平臺,老師可以一站式獲得海量精品題庫、試卷、微課、課件等多媒體資源,用于課前準備,真正為老師減負。
(二)課中階段--以師生互動為關鍵。一是情景創設。采取多種方式創設學習情境,可設計游戲導入教學課題、設計測評練習創設情境、也可由學生展示課前預習成果的方式。二是探究學習。老師通過平臺發布新的學習探究任務和要求,以及任務完成后的隨堂檢測題目,并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合作探究活動,學生開展協作學習,提交成果并展示。三是實時檢測。老師通過易課堂平臺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診斷評價,布置隨堂檢測,學生完成測試練習并及時提交,得到即時的評價反饋。四是總結提升。老師根據課堂探究和隨堂檢測反饋信息,精講、辨析難點,補充、鞏固弱點,拓展、提升重點,進一步深化師生互動交流,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結合用眼安全需要,學校明確要求老師在課中,帶領學生使用平板電腦的總時長每節課不超過12分鐘。
(三)課后階段--以個性化輔導為重點。一是課后作業。教師利用云平臺發布個性化的分層課后作業,學生結合個人特點有選擇的完成課后作業并及時提交給老師,客觀題即時反饋,主觀題老師批改。錯題重做和鞏固練習,對做錯的題目按順序重復做。二是微課輔導。老師依據學生課堂學習情況,結合批改作業,推薦知識掌握最好同學錄制講解微課,學生的微課更受學生歡迎,針對性地推送給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三是反思評價。學生基于易課堂平臺觀看自己的作業批改結果,也可在平臺上發布自己的學習感受與疑問,與老師、同學討論交流,進行總結反思,并可以通過平臺及時反饋到教師的下次課備課中,以利于及時改進和實施針對性教學。
哈爾濱市阿城區回民小學校,在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方面有著多年廣泛而深入的實踐探索,在場景構建和應用模式上仍在不斷革新。希沃也將持續投入產品研發和運營服務,為老師創造更易用的產品,為學校提供更便捷的平臺,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通過數字化工具的廣泛應用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改進,創造更美好、更智能的未來教育,助力學校教育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