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8日,四川大學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茍馬玲研究員與深圳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嚴樂平副研究員一行,蒞臨華夏源浦江智谷GMP基地,浦東iPSC及類器官研究中心考察交流。華夏源細胞集團首席科學家陳慧敏教授熱情接待了來賓,雙方就合作項目及未來產業化布局進行了深入探討。
在此次交流中,雙方著重探討了如何加快推進iPSC類器官技術及生物3D打印技術在華西、華南地區的應用,旨在惠及更多患者。陳慧敏教授詳細介紹了研發實驗室生物墨水的研發和生產進展,闡述了生物材料的互補方向,探尋與兩位研究員合作項目的契機。
△ 茍馬玲老師與嚴樂平老師一行在華夏源iPSC與類器官研究中心合影
華夏源浦東iPSC及類器官研究中心位于浦東金橋地區浦東建設德勤園,是華夏源探索腫瘤精準診療革新與加速前沿技術臨床轉化的平臺依托。研究中心建筑面積6674m?,核定實驗室人員150人,GMP級別為B+A級,總投資1.5億。
研究中心承載了多條iPSC分化來源的細胞藥品管線研發申報和面向臨床的腫瘤類器官藥敏檢測服務。其中TruOrganoid?腫瘤類器官技術平臺覆蓋幾乎所有癌種,建立了標準化的腫瘤類器官產品開發及技術服務體系,能夠加速抗腫瘤新藥研發,為腫瘤患者提供臨床個體化藥敏檢測服務,填補了二代測序產品基于大數據算法的藥物篩選盲點,實現類器官培養的標準化和自動化。
△ 華夏源浦東iPSC及類器官研究中心
在華夏源·iPSC與類器官研究中心,實驗室主任劉雨晴介紹到,華夏源·iPSC與類器官研究中心自成立以來,科學家團隊已經完善了12個癌種的類器官培養體系,并推出面向腫瘤患者的“愛啟康?”腫瘤類器官項目藥敏檢測產品,為更多患者帶來精準用藥指導。
△ 茍馬玲老師與嚴樂平老師一行參觀華夏源
在提到核心材料的自主研發上,華夏源3D打印水凝膠支架來替代傳統基質膠是首席科學家陳慧敏教授的自研產品,不僅極大程度降低研發成本,也會避免使用進口試劑的“卡脖子”問題,且各項數據相較進口基質膠差異微弱,培養效果接近,在國內占據顯著優勢。
結合此前茍馬玲老師在類器官會議上的匯報內容,華夏源首席科學家陳慧敏教授闡述了生物墨水研發和生產進程及華夏源生物材料的互補方向:
· Laminin/Entactin(化學成分確定的基質膠),可以解決類器官的穩定性操作問題,并且解決Corning基質膠的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問題。
· 基于嚴老師的興趣方向,KerMA等獨有的MA化生物材料會是互補合作的方向。
· Elastin, ElaMA, 在軟骨,韌帶,皮膚方面都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進行廣泛的合作。HepMA的緩釋方面也可以在現有的研究中加入考慮。
△ 茍馬玲老師與嚴樂平老師一行參觀華夏源
陳教授還提到,目前華夏源與中檢院一起實現LAP的限值研發,一定劑量安全使用LAP。華夏源也愿意提供免費的生物墨水和基質膠試用裝,促進國內醫院和科研院所的生物3D打印技術的推廣。同時華夏源也提供生物力學檢測,細胞學和組織學切片染色等服務,以及生物墨水,細胞水凝膠配方,基質膠包備或立體培養板的規?;どa(中試水平OEM)。
△ 茍馬玲老師與嚴樂平老師一行參觀華夏源
茍馬玲老師表達了對雙方建立合作的美好愿景,希望能夠在多方面與華夏源展開合作,也非常期待華夏源在華西板塊的布局。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副研究員,現任中山大學醫學院醫學倫理學教研室副主任嚴樂平也向華夏源伸出了橄欖枝。嚴老師重點介紹了深圳在生物醫藥產業的布局及未來潛力,提出希望華夏源在深圳光明區建立分中心的構想,并建議建立彈性蛋白社群,促進彈性蛋白及其衍生物(如ElaMA等)的研發、生產和臨床轉化,從而實現華南地區的產業布局。
此次考察交流進一步深化了雙方的合作意向,雙方表示將繼續保持緊密聯系,共同推動生物治療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發展,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