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職業學院作為國家“雙高計劃”院校、國家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國家優質高職院校,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雙向互動,不斷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化辦學邁出堅實步伐。
精準定位,優化國際辦學“大格局”
學院從服務國家戰略、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著手,擴容提質,穩步推進國際化辦學進程。加強頂層設計,2024年提出“開放賦能”在內的“十大行動”,推動國際辦學實現新突破,在人才交流與培養、文化交流與合作中實現“對外有益”“向內賦能”。配齊建強機構,2023年成立國際交流與合作部,在課程改革、學術交流、教師互派、海外培訓、交換留學等方面探索創新,初步形成融語言、文化、技能“三位一體”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格局。搭建交流平臺,學校的國際交流“朋友圈”不斷拓展,與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理工學院、俄羅斯下語大、韓國嶺南大學等30余所國外高校建立良好合作關系。
精準輸出,提升中外合作“驅動力”
堅持走出國門辦學,不斷拓寬國際合作渠道。產教融合“走出去”,學校堅持教隨產出、產教同行,充分發揮機械制造、現代物流、建筑、制冷等專業優勢,建成中巴國際學院和中馬國際學院2所海外分校,巴基斯坦班·墨學院以及澳大利亞康普利特職業學院海外培訓中心、奧威制冷設備(印尼)海外培訓中心、興業機械(南非)海外培訓中心等15個境外培訓中心(基地)。服務企業“走出去”,為煙建集團加納海外公司本土員工進行《建筑砌體材料應用》授課,開展尼泊爾“中文+汽修”培訓、毛里求斯電工培訓等項目,構建集學歷教育、員工培訓、技術服務、人文交流“四位一體”的辦學模式,為培養海外中資企業急需的本土技術技能人才和國際化人才搭建平臺。文化傳播“走出去”,學校先派7名教師分別赴加拿大、阿富汗等國家開展漢語教學和文化交流活動,連續3年立項教育部語合中心“漢語橋”項目,為俄羅斯、菲律賓等10余個國家培訓學員3000人次。學校先后被授予“中巴教育國際合作突出貢獻獎”等榮譽。
精準布局,實現教育資源“雙循環”
學院積極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引進一批優質教育資源,不斷提升辦學質量。標準共建共享,引入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和德國手工業行會HWK培訓認證體系,在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等四個專業領域開展師資培訓和國際化人才培養,引進德國西門子、美國羅克韋爾實踐教學體系,產教融合向國際化接軌。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教學標準及5門專業核心課程,獲巴基斯坦信德省職教局及職業教育委員會的權威認證,已應用于該區域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教學中。師資互派互促,實施教師能力素質提升工程,選派125名教師參加國(境)外學術交流和師資培訓,引進41人次教學經驗豐富、科研能力強的外籍專家,開展長短期授課、講學和科研合作,提升教師的專業教學能力、實踐操作技能和國際視野格局。承接尼日利亞國家職業標準開發及教師來華能力提升培訓,為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孕育有力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校企同頻同行,深化校企合作,啟動“在煙外資企業進校園活動”,煙臺韓商協會會長、煙臺三信電工有限公司等20位韓資企業、韓商會代表走進學校,校企圍繞拓寬就業渠道、技能人才培訓、科技服務轉化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精準培養,鍛造國際視野“新人才”
學院立足職教特色,打造學業發展輔導、實踐能力提升等平臺,著力培養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和具有國際視野的工匠人才。擴大開放辦學,與韓國東明大學合作開展機電一體化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2個合作辦學項目,在校生277人,以中韓合作辦學為平臺,構建接軌國際的教育教學環境、國際化的教育管理以及教學模式。堅持以賽促學,學校把國際競賽的技術技能、評價標準、職業素養等內容融入常規的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中,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煙職學子在世界機器人大賽錦標賽(北京)機器人應用大賽、金磚國家職業技能大賽物聯網賽項國際總決賽、第七屆“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之“嘉克杯”國際焊接大賽等世界技能大賽舞臺上累計獲得26枚獎牌。深化人文交流,舉行馬來西亞“知行煙臺”教育交流活動、印度尼西亞中學生書畫文化體驗之旅活動、中華文化體驗線上夏令營活動、中日國際書畫研討會等形式多樣的文化交流活動,促進中外學子友誼和文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