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務是高校加強和改進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湖北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中心工作,以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將志愿服務精神融入日常教育,使志愿精神外化于行,內化于心,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探索新時代志愿服務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服務意識和實踐能力,增強志愿服務的育人實效。
(一)立足專業特色,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近年來,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分別組織志愿者赴恩施州恩施市龍鳳鎮武商小學、恩施市心連心留守兒童愛心家園、赤壁市黃蓋湖鎮、重慶江津區陡石村等地開展推行社會美育,助力鄉村建設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分隊成員們利用專業知識,帶領當地留守兒童接觸粘土畫、石英砂畫、水拓畫等綜合材料創作,為培養和提高兒童美術素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同時,在當地舉辦紅色文化墻繪、“為群眾塑像”等文化活動,反響熱烈,豐富了鄉村文化生活,活躍了藝術氛圍。
(二)關注弱勢群體,擦亮時代幸福底色
學院自2019年起,持續與武漢市融樂助殘公益服務中心聯合開展每月一次的“家長喘息日”陽光助殘活動,累計服務時長約300小時。服務期間,帶領殘障兒童利用各種常見材料進行手工、繪畫等藝術創作活動,用藝術打開心扉,關愛弱勢群體,推動特殊兒童美育工作。
(三)結合勞動教育,推動志愿精神融入日常
學院定期組織教學樓清潔活動,發動志愿者積極參加義務勞動,打造舒適整潔學習環境,積極推進美麗校園建設。同時定期組織舊衣回收活動,在全校范圍內進行廢舊衣物收集,平均每次活動回收百余件閑置衣物,助力環保建設。
(四)策劃“追鋒”行動,點燃志愿服務熱情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以“學雷鋒紀念日”為契機,打造“學雷鋒”月系列活動。在社區治理、社會美育、植樹造林、體育賽事等領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深入人心,不斷推動雷鋒精神在新時代蔚然成風。
2024年3月1日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學生黨支部黨員代表及積極分子前往丁家山社區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與社區工作人員共同走訪周邊各大轄區,宣傳消防安全知識,防患于未然。
3月2日,在武漢市江夏區五里界小朱灣開展湖北美術學院“鋒”采——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以青春公益集市的方式走進社區。結合學院雕塑專業特色,帶領小朋友使用超輕粘土,創作出各式各樣的精美小作品。
3月12日,學院組織志愿者在武漢市青龍山國家森林公園參與由江夏區共青團、江夏區園林和林業局、湖北宏泰集團團委主辦,湖北美術學院校團委協辦的“為雙碳‘充值’——共建青年碳匯林”青年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參加造林綠化、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
2024年3月24日,武漢馬拉松開跑,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志愿者積極參與,為漢馬助力。用專業、熱情的服務,給參賽選手、賽事主辦方以及公眾留下了永久印象,他們用自己的熱情和奉獻,為這場賽事增添了一抹青春的色彩。
湖北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志愿服務“助人”和“育人”雙主線功能,組織動員學生廣泛參與志愿服務,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引領廣大學子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