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菏澤職業學院聚焦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從“專業建設、產教融合、社會服務和文化創新”四個維度精準發力,縱深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區域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職業教育對菏澤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優化專業設置,做強特色專業
學校深入行業企業廣泛調研,全面了解業界發展動態和人才需求,精準定位專業發展方向,不斷優化調整學校專業布局,著力構建“扎根菏澤、銜接產業、服務企業”專業群體系,努力培養適應地區當前和未來產業體系發展高技術技能人才。目前已建成電子商務和人工智能兩大省級品牌專業群,正在建設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汽車兩大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同時開設應用化工技術、藥品生物技術、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制造裝備技術等專業,精準對接菏澤“231”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符合區域重點產業發展的特色專業體系初步形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
深化產教融合,拉長價值鏈條
學校遵循“政府引導、校企合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指導思想,堅定不移走產教融合發展道路,形成政行企校四方聯動機制,共建供需一體、優勢互補的共贏價值鏈。與魯西新區、牡丹區等區縣開展科技平臺共建、資源共享、聯合攻關和專業人才培養等全方位戰略協作,增強對地方企業輻射帶動作用。參與全國綠色低碳建筑行業、全國跨境數字貿易、全國現代餐飲行業等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創新體系,帶動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學校被評為“全國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試驗?!?。
創新培訓模式,做優培訓基地
學校主動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堅持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并舉,強化社會化考試、省級職業技能鑒定和專技人員網絡繼續教育平臺建設,積極承擔涉農培訓、退役軍人、企業員工和就業困難人員技能培訓,2023年開展各級各類非學歷職業培訓11.55萬人次,成人學歷教育和自考助學招生4014人,服務社會考試和技能鑒定44536人,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繼續教育和技能培訓體系。加大綠色生態農業、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應用,培育“高精尖”科研應用成果,加快科研技術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服務。先后被認定為“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程產教融合示范基地”“省級職業技能等級評價組織”“全省高素質農民培育省級培訓基地”。
弘揚傳統文化,擦亮城市品牌
學校以保護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在省內率先打造職業教育類產教融合暨菏澤市產教融合大學科技園,實現文化、藝術、經濟的有機融合。建成集萬花湖美術館、非遺文化長廊、手造文化展示區、大師工作室、文創產品區、手造產品直播區于一體的“山東手造·創藝菏澤”展示體驗中心,探索大師現場匠心手造、線上線下AI實時智能互動體驗非遺文化、網絡直播推廣銷售“三位一體”線上線下互動新模式。開展以“花開盛世”為主題的“悅讀故宮”牡丹文化創意展,擦亮“中國牡丹之都”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