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盧飚,天津市高級教師,學校STEM學科建設負責人,從事教學工作20余年,一直致力于基礎教育科技創新課程研究。多年的教學經驗使得盧老師對STEM教育研究不斷深入,也促使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STEM課程不斷豐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的師生們這樣描述他是“致力于學生思維的開拓者”。
2017年7月,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兑巹潯芬笾行W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STEM教育作為規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學校的重視。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與中慶優博(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教師、學校與企業通過研究與實踐,不斷推動STEM教育向前發展。
STEM課程 激發學生開放思維
從盧老師那里,我們了解到,在下午上課之前會有十分鐘的思維暢想時間,盧老師親切地稱為“胡思亂想”時間,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盧老師認為,思維構建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它的意義就在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在談到STEM為學生帶來什么時,盧老師提到,高中的重點是挖掘人格潛能,深化自我認知,提升研學能力。STEM課程可以激發學生思維邏輯的培養和建立。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教育的使命依然是培養完整的人、幸福的人和面向未來的人,每一個走出學校的學生都應該具備獨立思考、批判性思維、責任擔當和持續發展等基本素質。
然而,由于STEM是個新生事物,大家都處于摸索階段,如何通過搭配組合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學習到跨學科知識,讓剛接觸到STEM的盧老師十分頭疼。然而盧老師并沒有退縮,在他的帶領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建立了“STEM學科實驗室”,并逐步予以完善。STEM作為選修課在高一率先開啟,其跨學科知識學習課程特點及創新的教學模式,吸引了眾多學生報名學習,STEM課堂成為熱門選修課。為更好地服務于學校,中慶優博根據盧老師提出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課程調整,向學校用戶提供了“以課程體系為核心”的STEM全生態鏈解決方案,內容包含空間設計、課程體系、評價體系、培訓體系、教具設備等五大體系。中慶優博的STEM課堂更注重學習的過程、嘗試和探索,而非唯一的正確答案,這就是中慶優博的獨特之處,也是這個時代值得教育探索的前行方向。
為了更好地推進STEM課程,盧老師還多次帶領學校STEM團隊參加全國性的科技、創客比賽,獲得了不凡的成績。通過設計競賽活動和展示平臺,鍛煉孩子的能力,讓STEM課程具有多元性、延續性。
面對差異 開啟STEM本土化時代
盧老師說道,相比STEM,我們更偏重STEAM。STEAM將Science(科學)、Technology(技術)、Engineering(工程)、Arts (人文藝術)和Mathematics(數學)五個學科融為整體,注重學習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可以在多學科碰撞中培養學生的技能和認知。
讓孩子們通過自主思考和探索,用紙張、電池、LED燈等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完成互動電子藝術作品。這不僅僅是一門科學課,更強調科學精神及藝術審美,讓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角度觀察世界,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在體驗式學習中,提升對美的感知、創造力、探索精神、表達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給不同的學生展示自我與合作的空間。
在談到中美STEM差異時,盧老師表示,美國的STEM建設是源于頂層設計,從1986年開始從理論到STEM師資力量,再到實踐的改變,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然而,進入我國短短幾年,隨著學校需求的出現,STEM教育市場逐漸顯現,但課程設計還未成熟,在專業師資力量缺乏的情況下,加速進入一線課堂,也為教學帶來一定困擾。
盧老師表示,之所以選擇中慶優博,一方面是因為中慶優博的STEM課程,在美國原版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的設計,更符合我國的教學需求。另一方面,中慶優博的STEM課程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語言程度和知識水平不同,每門課程按照從易到難,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不同的Level等級,同時配備教具套件、紙版教材、電子課件和資源素材(視頻、音頻、動畫、文檔等),采用游戲化教學、項目制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好適應課程,鼓勵學生用于探索,相互協作。
萬事起頭難,通過一段時間學校和企業的磨合、實踐、熟悉后,功夫不負有心人,盧老師運用STEM教學裝備也得心應手了。
面向未來 STEM課程將繼續前行
立足當下,面向未來,STEM應該怎樣做教育?盧老師告訴記者,STEM教育更要回歸本真。老師最關心的其實是企業提供的課程能與教學產生哪些聯系,能帶來哪些好的影響?;ヂ摼W時代的教育似乎更要回歸教育的本真,認識每一個學生的獨特之處,了解學生不同發展階段的認知和心理特征,研究不同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為每一個學生的自主發展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最終引導學生形成適合未來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據《中國STEAM教育發展報告》顯示,STEAM尚未進入常態化的課程與教學當中,被限定在1到2個課時以內,1課時的時間限制了學生作品的延續性。盧老師指出,當今師資力量的缺失也是STEM課程推進的重要阻力。雖然,STEM是探究式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了學生,然而,高年級的學生思維有些定式,喜歡尋找標準答案和服從老師的權威,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去引導。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現階段的STEM教育課程還沒有完全適應或融合我國學校的教育體系。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盧老師主張踐行“自主的學習”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在開放式、思維自由的情境中構建自己的邏輯思維。STEM課程作為新型教育組織形態,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樣、更豐富的課程,使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成為一家充滿成長機會的、能夠生發無數可能性的學校。
面向未來,構建開放思維。盧老師希望越來越多的學校成為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的同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