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蘿崗少年宮機器人創客班本學期最后一次課,課堂公開,本人以家長身份旁聽了課堂的全過程?,F將課堂的基本情況及我的觀察和思考記錄如下。個人看法,用于交流,歡迎拍磚。(照片均拍攝于課堂現場)
一、課堂的基本流程
首先,教師和學生一起回顧已學習過的內容,主要是回顧上次課的內容。時間10分鐘左右,形式以教師提問學生自由回答的互動方式進行。
接著,教師使用PPT呈現本節課的內容“自行制作創意直升機”,使用PPT介紹幾款現實中的常見直升機并簡單介紹特點。時間15分鐘左右,過程以教師講解為主,輔助以教師提問學生自由回答的形式進行。
接下來,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創意直升機,要求不能跟教材上的相同。整個過程,教師巡視指導,提示可使用的部件和工具。對于制作遇到困難的學生,教師會有幫忙。最終,每個學生都有完成直升機作品。整個過程55分鐘左右。
最后,教師簡單總結,并介紹課程結束之后,暑假該公司參與組織的機器人比賽活動情況。歡迎同學積極報名參加?! ?/p>
二、體現了“創意、實踐、快樂”的創客教育理念
這是學期最后一堂“考核課”,主要是以學生自主制作作品為主。從學生最后完成的直升機作品看,各式各樣,創意十足。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專注、思考、動手實踐和完成作品后的開心,無不體現著這門課的價值和意義。
?
三、美中不足,教學設計是硬傷
1.“創客教育”中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是“演示和分享”。很遺憾課堂中并安排學生“演講和分享”的環節。通過演講和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也能給其他同學帶來啟發和靈感。
另外,在課堂時間有限,不能給每個學生分享機會的話,能夠探索提供其它途徑如在線的社區平臺?
2.課程并沒有設置評價環節,更沒有評價的指標和機制。學生并不知道怎樣做是更好的,自己作品的差距在哪里,可改進的地方有哪些等。
3.每周課程結束后,并沒有布置學生課下自行完成的“作業”或“任務”。更沒有設計用于展示和分享學生課外作品的教學活動環節。然而,學生課外的作品才是創客教育更應看重的教學成果。
4.“造物”與知識傳授的結合不夠理想。小學生的創客活動并不一定以做出實用性產品為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造物”,達到“做中學”的目的。從課堂表現的結果來看,很多學生能夠做出“作品”(可能跟教材的作品很相似),但并沒有理解和學會諸如齒輪、動力、控制等工作原理?! ?/p>
5.課程和教材有待進一步完善。從課程提供的工具箱和教材來看,這套課程和工具是供愛好者自行購買和學習的,不適合按學期長時間授課。教材內容列舉了15個獨立作品的操作步驟,更像是操作手冊,而不是教材。試想,如果在開課第一周將教材和工具箱一起發給學生帶回家,后續的課堂會出現怎么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