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題目中使用“創客教學”而沒有使用“創客教育”做點解釋。我認為,創客教育更多的是“理念”上的,它所表達的更多是的是一種教育觀念或者教育理想;而將這種教育觀念落地,尤其是落地到中小學的日常教學中,個人認為使用“創客教學”一詞更明確、更有針對性。
先來看一下傳統的課堂教學,其最明顯的幾個特點是:
(1)時長固定:每節課的時長是40分鐘。
(2)內容適合:即每節課的內容安排適合一節課的時間長度。
(3)流程固定:每節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怎么做,都是有章可循,基本固定。
(4)步調統一: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進度都由教師控制,全體學生必須步調一致往前趕,掉隊了也沒有辦法。
再來看一下創客教學,概括起來,也有幾個顯著的特點:
(1)學習個性化:每個人(小組)的創意都不同,最終完成的作品也會不同。
(2)“創作”時長不確定:對于一個融入創造性和制作過程的學習活動,不該也不能統一規定學習時長。
(3)討論和分享:討論和分享是創客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
(4)綜合應用和創造:創客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進行“創造”的能力。
簡單比較一下上述“傳統課堂教學”和“創客教學”的特點就會發現,二者沖突明顯,差異很大。然而,創客教育走進基礎教育,并落地生根,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是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那么,有沒有解決二者沖突的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法呢?個人認為,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開展創客教學,將會是一個較為理想的解決方案。
(焦建利,2014)
焦建利教授利用布魯姆教學分類目標,對傳統課堂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之間的區別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認為,傳統課堂教學只實現了教學目標中難度最小卻或得教師幫助最多的“識記”和“理解”的目標;而更高層次的目標,讓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在家里實現,這個過程得到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很少。然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與之恰恰相反,將難度大的、高層次的培養目標放在學校課堂中實現,學生更有利于獲得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創客教學的目標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天然契合的。問題又來了,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所具備的條件是什么?創客教學中如何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組織開展教學?怎樣保證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呢?下面先做一些簡要回答,在后續博文中會進行詳細論述。
創客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要解決好的幾個問題:
(1)用什么翻?翻的前提是有豐富的適合學生自學的學習資源,建議最好以微課形式呈現。設計制作好微課是前提。
(2)在哪里翻?學習資源有了之后,放在哪里讓學生學?有沒有學?學的效果如何?最好的解決辦法是有一個功能豐富、體驗良好的學習平臺。
(3)如何翻?這個問題至關重要,是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設計、實施。對教師的要求較高。
(4)翻的效果如何?教學是有目標的,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如何,教學目標有沒有達成?評價的標準是什么?這需要在實施之前就要想好。
(5)教師是關鍵。這是對前面四個問題的總結。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實施、組織管理和評價,都靠授課教師。因此,可以確定地說,培訓教師具備基于翻轉課堂開展創客教學的知識和能力是前提,否則只能是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最終效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