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AI賦能精準教學與個性化學習成果交流會在北京舉行,通州區永樂店中學與運河中學作為首批數智化教學試點校,集中展示了“全都會AI教學系統”的階段性應用成效。依托《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工作方案》的政策指引,兩校在備課、授課、作業、輔導、評價、研訓六大核心教學環節實現智能化重構,推動區域教育質量與效率同步提升。
據悉,“全都會”平臺融合多種人工智能模型,通過全流程閉環設計,實現了精準教學與教師減負的雙重目標。教師普遍反饋,該系統不僅提升了課堂針對性與教學效率,也為個性化教育提供了技術支撐,為區域教育現代化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路徑。
教師沈英瑛:重構備課邏輯 數據驅動個性成長
永樂店中學八年級4班數學教師沈英瑛介紹,傳統備課常因學生認知差異而效率較低,難以兼顧個體成長?!耙郧拔覀円蕾嚱涷炁袛鄬W生掌握情況,現在系統能精準分析學情,自動生成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學習路徑,教學更加有的放矢?!鄙蛴㈢硎?,技術并未改變教育的本質,而是讓教育的初心得以更好實現。不是替代教師,而是放大教師的教育智慧。
教師郭蕾:精準導航補短板 AI助力減負增效
運河中學八年級7班、8班數學教師郭蕾坦言,起初對AI教學持觀望態度,但“全都會”系統上線數月已成為她日常教學的“智慧導航儀”。目前,全校六個年級已有超過七成教師實現常態化使用。她介紹,系統可自動生成班級知識點圖譜,以“紅綠燈”方式可視化呈現學生對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芭c市面上普遍聚焦錯題的工具不同,‘全都會’更強調‘補缺’思路,會根據學生答題情況智能定位知識漏洞,分層定制任務,從而真正實現‘減負增效’?!?/p>
以“補缺”為核心 差異化功能助力系統升級
“全都會”系統的核心差異化優勢在于“補缺”而非“糾錯”邏輯。當學生在某一知識點上答錯時,系統不僅會推送同類題型,更能自動分析其所涉及的前置知識是否存在漏洞,并生成具有針對性的“補缺題”,幫助學生從根源上彌補知識短板。
系統背后采用獨創的“L0-L3金字塔診斷模型”,通過融合通用大模型(如豆包、DeepSeek)與自研“千師大模型”——基于千所公立學校真實教學場景訓練的本地化模型——實現了對知識點掌握度的納米級精準診斷。這一機制不僅提升了個性化推薦的準確率,也增強了教師對學生整體學習狀態的感知與把控。
數據顯示,在永樂店中學九年級某班的數學教學中,系統共標記出119個正確率偏低的知識點,成為教師精準調整教學重心的重要依據。與此同時,學生也開始主動查看系統生成的學情分析報告,借助數據可視化更清晰地認知自身學習進展,學習主動性明顯提升。
北京市科教院課程中心主任王凱指出:“AI的介入不是為了取代教師,而是釋放教師創造性教學的時間與精力?!彼麖娬{,AI技術重塑的是教育生產關系,釋放了優質師資潛能,是推動國家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之一。通州兩校的實踐成果,不僅為北京市教育現代化提供了典范樣本,也為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提供了可推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