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5月14日至6月18日,通化師范學院開展“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月”系列活動?;顒右越虒W大練兵、教學質量大討論、教學評價反饋、教學示范展示、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五大專項行動為抓手,打造“練、研、評、賽、展”五位一體教學質量提升體系,為提升教師教學技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注入強勁動能。
高站位部署,凝聚質量提升共識
6月18日,活動總結大會在第一教學樓思政大講堂舉行。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朱俊義在會上強調,教學質量關乎人才培養成效與學校長遠發展,必須堅持“抓基層、基層抓,抓重點、重點抓,抓反復、反復抓”,全體教師要樹立“質量是生命線”的理念,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育人質量,切實擔起教書育人的教育使命。
副校長張秋菊號召全體教師要尊重課堂、敬畏課堂、投入課堂,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要結果,讓每一堂課都成為“教學競賽”,讓每一天都成為“無PPT教學日”,讓每一月都成為“課堂教學質量月”,讓每一年都成為“教風學風建設年”。
會上,學校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教學單位和教師進行了表彰。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湯穎、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郭志欣分享了活動經驗和成果。質量監督評價中心、教師教學發展中心主任任金杰全面匯報了“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月”系列活動的開展情況。
多維度發力,構建質量提升閉環
夯實基礎、提升質量,多層次開展教學大練兵?;顒悠陂g,校院兩級領導、督導及骨干教師深入課堂聽課、看課、評課累計2710節,參與板書、課件、教案檢查評價,以高密度“把脈問診”夯實教學基本功。
思想碰撞、激發活力,針對性開展教學質量大討論。在校、院、教研室同步開展以“教學質量提升”為核心,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培訓模式創新和教學質量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研討活動。累計開展校級教學論壇5期、院級教學沙龍22場、教研活動73場。
以評促改、以評促建,多維度開展教學質量評價反饋。通過網上評教、師生座談會、教師自我評價等形式,收集各方建議意見,形成問題清單,為教育教學服務保障改進提供依據。累計組織校、院兩級師生座談會36場,并首次引入“詞云分析”與“教師自我評價”,對655位教師進行系統評價,形成精準問題清單,靶向改進教學。
以賽促學、以賽提質,高標準開展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在第三屆“崇德杯”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中,參賽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優化師生互動模式,生動展現了課堂教學改革的階段性成果與教學設計的創新性突破。最終評選出一等獎8名、二等獎14名、三等獎19名,實現了教師、教學環節、學科專業“三個全覆蓋”。
樹立標桿、典型引領,全方位開展教學示范展示。學校組織省賽、校賽獲獎教師與各學院“教學大練兵”排名前4位教師進行教學展示,集中展示示范課14節、展示課65節、板書72個、課件94個、教案94個,吸引千余人次觀摩,充分發揮了優秀教師的輻射引領作用。
此次“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月”通過系統化設計與精細化實施,不僅實現了高密度、高精度教學診斷,更推動形成了全員參與、全程貫通、全面提升的教學質量文化。未來,學校將持續深化“三風”建設,以常態化質量提升機制為支撐,推動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