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25)在北京拉開帷幕。作為全球四大機床展之一,本屆展會以“融合創新 數智未來”為主題,匯聚全球2000余家展商,集中展示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綠色節能等前沿技術。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高性能精密制造創新團隊攜多項打破國外壟斷的自主核心技術參展,依托展會“院校之窗”平臺,展現學校產學研結合的實踐成果,彰顯“雙一流”高校服務國家戰略的科創擔當。
中國國際機床展“院校之窗”展區
在高端裝備核心部件領域,高性能精密制造創新團隊研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磨粒流裝備及介質。該技術主要解決航空航天與能源化工等領域高性能裝備中復雜曲面零件的高精度拋光難題,為增材制造內腔流道、航空整體葉輪/葉盤以及高速鋼絲錐等復雜曲面零件去毛刺及拋光,提供了先進、高效的整體解決方案,并開發了一系列磨料流加工裝備。
磨料流加工裝備
在復合材料加工領域,團隊開展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樹脂基復合材料復雜曲面構件自動化制備技術與相關裝備開發,為實現高性能復合材料構件預制體的自動化鋪疊制造,提供了先進的工藝方法與工藝裝備。并突破大型復合材料構件變形補償等關鍵技術,為航空航天企業提供低成本、高良率的制造解決方案。
復合材料自動化加工裝備
在智能制造領域,團隊推出的“機械視覺+數字孿生”自動裝配解決方案成為焦點。該技術融合視覺識別與數字孿生技術,開發系列集裝箱卸垛、鉸鏈裝配等智能裝備,助力解決重點制造領域的高精、高效、高可靠加工制造的智能化裝配需求難題。同時,學校與盛科精工(沈陽)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集裝箱箱式貨物智能化卸垛設備數字技術裝備、高性能復合材料構件自動化加工鋪疊貼合技術裝備、折疊鉸構件自動化裝配生產裝備等,并在國內多個重點單位得到應用。
自動化生產裝備
展會期間,大連理工大學展臺前始終涌動著絡繹不絕的人群,日均接待專業觀眾百余人次,吸引了航空航天、汽車、機床、機床工具等領域國內外專業觀眾前來參觀交流,這不僅是大工技術硬核實力的直觀印證,更折射出“高校成果”與“產業需求”的深度共鳴。
高校是基礎研究的“策源地”,更是產業需求的“翻譯官”。大工作為國內高端裝備研發的領軍單位,依托機械工程、材料科學等優勢學科群,形成了“基礎研究-關鍵技術-裝備研制-工程應用”的全鏈條研發能力,這一深厚的技術積淀為本次參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未來,高性能精密制造創新團隊將持續深耕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等領域,推動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轉化為“從1到N”的產業生產力,為制造強國建設注入“大工智慧”。(來源:機械工程學院 作者:高航 王一奇 王宣平 楊帥 編輯:羅一銘 常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