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英特爾代工而言,要取得長期成功,必須贏得客戶信任。每個客戶都有其獨特的產品開發模式,因此,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除了不可或缺的技術層面的“硬實力”,還需同等重視強化與代工業務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協同生態建設。
在2025年英特爾代工大會上,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立武強調,英特爾將持續推進其代工戰略,推動制程和封裝技術創新,擴展制造能力,并加強與合作伙伴在如下四個方面的緊密合作,以高效地響應客戶,讓英特爾的技術和解決方案能夠靈活地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
1.IP設計
IP(知識產權)在芯片設計中通常指一組可重用的設計單元,包括標準單元庫、I/O接口等等,就像小朋友們在搭積木時,一些大模塊可以直接拿來用一樣,這些IP經驗證可直接集成到產品設計中,從而顯著加快設計周期,提高產品的可靠性。簡單來說,IP是連接客戶與代工廠的關鍵橋梁,
作為代工廠,英特爾代工必須主動構建IP生態系統,從而讓客戶能夠更為輕松地了解、評估和應用英特爾的制程節點。在這一方面,英特爾已經取得了顯著進步,與10納米制程節點相比,生態合作伙伴基于Intel 18A制程節點設計IP的工作量已經減少了2.5到3倍。
PDK(制程設計套件),是一套使用特定制程節點設計芯片的規范、指南和工具,猶如芯片設計師手中的“工藝食譜”,讓負責芯片設計的工程師了解到需要哪些“配料”,以及如何搭配它們。目前,英特爾代工已經向客戶提供了Intel 18A PDK的1.0版本,并提早開始Intel 14A PDK的開發。Intel 14A PDK的早期版本也已經發送給客戶,這些客戶表示有意基于該節點制造測試芯片。
2.數字設計流程
數字設計流程是一套自動化的工具鏈,是實現高效芯片設計的基礎,對于優化PPA(功耗、性能和面積),新的應用擴展,以及推動未來制程節點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在這一領域,英特爾正與生態系統密切協作,確??蛻裟軌驅⒂⑻貭柕念I先技術,如PowerVia背面供電和RibbonFET全環繞柵極晶體管,以及未來的PowerDirect直接觸點供電、玻璃基板等等,妥善高效地用在設計的產品中。
值得強調的是,英特爾致力于與合作伙伴攜手,將AI技術應用到數字設計流程中,既革新了芯片和系統設計的傳統方式,又將許多繁瑣的工作自動化。實踐表明,AI技術的使用帶來了PPA的大幅提升,接近10%到20%,堪比制程節點的迭代,同時,AI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3.面向制造的設計(DFM)
再好的設計,如果在制造時出現問題,就會功虧一簣?!懊嫦蛑圃斓脑O計”是一系列設計優化方法,目的是讓設計好的產品更易于制造、具有更高成品率、更低缺陷率和成本。換句話說,就是在設計過程中“未雨綢繆”,讓代工廠能夠交付更可靠的晶圓,這也能幫助客戶極大地節省成本和時間。
在這一領域,英特爾正與生態系統構建值得信賴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包括提供物理設計規則和模型;提供完整的簽核工具配置文件,確保設計可被工廠接受和量產;指出容易出問題的“敏感區域”,讓客戶可以在流片前優化設計,避免制造過程中的返工和損失。
目前,Intel 18A制程已通過認證,Intel 18A-P正在進行性能調優,Intel 14A-E制程的相關工作也已啟動。通過保證制造的成本、良率和進度具有可預測性,英特爾代工能夠進一步贏得客戶的信任。
4.面向良率的設計(DFY)
對半導體產品而言,良率(yield)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指標,代工廠需要快速提高制程節點的良率,解決溫度和功耗問題,并留有一定的余量(特別是針對汽車和數據中心等應用需求)。
“面向良率的設計”應運而生,它是通過在設計階段預估、優化和監控會影響良率的因素(如器件性能變異、電遷移等),讓客戶提早解決某一制程節點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在早期就提升芯片良率。
英特爾認識到,針對基于先進制程設計的產品,要想提升性能和減少性能波動,就必須進行設計和制造的協同優化,且此類優化不能在研發完成后才開始,而必須在設計過程中就考慮制造。為此,英特爾代工與生態伙伴合作,與設計團隊和制造團隊密切溝通,建立起一整套“良率預測和優化體系”,它不僅幫助客戶分析設計在量產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還在流片后快速反饋數據,幫助客戶進一步優化。
正如陳立武所言,代工是一項服務性業務,基于信任這一基本原則,英特爾需要保持耐心,切實努力,以贏得客戶的信任。英特爾代工將以客戶的聲音為指導,并根據反饋采取行動。作為代工廠,英特爾將保持謙遜,因為客戶的成功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