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延安大學在新城校區大學生活動中心紅色影院舉辦“七一勛章”獲得者石光銀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此次報告會旨在引領青年學子深入學習英雄事跡,大力弘揚勞模精神?,F場400余名師生齊聚一堂,共同聆聽石光銀的故事,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奮斗力量。報告會由黨委副書記呂達主持。
報告會上,石光銀用質樸的語言滿懷深情地回顧了自己40多年來驚心動魄的治沙歷程。在講述過程中,他著重強調,“信念”二字是貫穿自己治沙生涯的核心與靈魂。他堅定地說,“沙子并不可怕,只要人有決心、有恒心,就一定能把沙治住?!倍@份信念的關鍵,就在于持之以恒的“堅持”。他感慨地說,成就一番事業,往往需要人用一生去堅守?!吧幌?,治沙不止。我活多長時間,就用多少時間治沙!”這不僅是他的堅定誓言,更是他始終踐行的人生信條。石光銀還指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始終堅定著“讓群眾一起好”的信念,正是這份堅如磐石的信念,支撐著他在條件極為艱苦的大漠深處,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壯舉。
石光銀將目光投向在場的青年學子,語重心長地說道:“人一輩子不一定要干多大的事,但一定要干一件有意義的事?!彼Y合自身經歷,用樸實而真摯的話語,勉勵廣大青年學子,要敢于吃苦、勇于堅持,在不斷的磨礪中鑄就鋼鐵般的意志與信念,樹立起崇高的理想抱負,讓青春在有意義的奮斗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報告會結束后,呂達有感而發,結合自身經歷,對石光銀同志的先進事跡進行了更為深入的解讀。他從不同角度剖析了石光銀治沙精神的內涵與價值,讓師生們對這份堅守與奉獻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隨后,呂達代表學校,向石光銀同志贈送了《路遙傳》等書籍,以表達對石光銀的崇高敬意。
此次報告會在延安大學師生中引發了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石光銀同志的事跡感人至深、催人奮進,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將以石光銀同志為榜樣,學習他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石光銀,這位治沙造林事業的杰出模范代表,在長達40多年的歲月里,始終如一地與毛烏素沙漠的荒沙堿灘頑強抗爭。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氣,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筑起了一道長達百余里的“綠色長城”,成功改寫了當地“沙進人退”的惡劣生態環境,為生態治理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石光銀先后榮獲各類表彰獎勵60余次,2012年,他作為黨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2021年6月29日,被授予“七一勛章”。(作者:靳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