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等部署要求,深入推進教師職稱評價制度改革,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突出第一標準,強化思想引領。成立由校黨委書記、校長任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由校黨委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隊伍建設領導小組,黨委常委會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壓實院系黨委主體責任,要求院系黨委書記、院長系主任深入了解本學科領域人才狀況,以學科建設為出發點建設人才梯隊。成立教師工作委員會和黨委教師工作部,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專項行動和專項巡視,實現教師理論學習、警示教育全覆蓋。積極選樹教書育人典范,切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激勵廣大教師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在人才引進、教師聘用、晉級晉升、年終考核等環節,黨委教師工作部和院系各級黨組織強化對申請人的考察,切實把好政治關師德關。2022年,開展政治把關、師德評價5000余人次,并完成全體教職工師德年度考核。
深化改革創新,完善管理體系。實行教師分系列管理制度,根據崗位職責設置教研系列、教學系列、研究系列等3個職務系列。統籌推進聘用制度、聘任制度和薪酬制度改革,科學設置崗位職責、評價標準、薪酬待遇,激發各系列教師的干事創業熱情。堅持學校統籌與院系為主體相結合,積極探索與學科特點相適應的人才隊伍建設模式。對改革思路和改革方案中共性的部分,由學校統一考慮;在體現院系和學科差異的部分,由院系在征求教師意見基礎上根據學科特點和發展目標自主確定。工科注重引導和鼓勵教師從事高水平研究,不斷創新團隊組織形式,為國家社會解決重大現實問題。理科鼓勵教師自由探索,積極拓展學術前沿,不斷提升基礎研究水平。人文、社科、藝術等學科注重建設人才培養與學術研究相結合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引導教師加強基礎理論和應用基礎研究,努力提高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將教研系列、研究系列副高及以下職務的聘任權力下放到院系,由院系按標準程序進行聘任,提交學校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委員會核準。建立準聘長聘制度,對教研系列教師準聘期間(一般為6年)教書育人、學術研究等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對達到相應聘任標準并通過長聘考核的教師,與其簽訂長聘合同,為具備學術志趣和學術潛力的優秀人才從事長周期、基礎性、前沿性研究提供環境條件。
強化育人導向,推進分類評價。在教師評聘時明確教學工作量,要求教研系列教師至少保證40%的工作量用于課堂教學、本科生班主任等工作,另有不低于5%的工作量用于課堂教學外的學生教育工作。在教師職務晉升時,加強對教育教學的業績考核,要求教師在個人申報時闡述其教育理念、本科教育教學情況及教學學術突出成果等,由院系教學委員會進行審查鑒定;同時,由學校人事處會同教學主管部門對其課堂學時和學生評教情況進行審查,引導教師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不斷提升教書育人能力和水平。建立突出質量貢獻的學術評價制度,實行代表性成果制度,強化對學術研究影響力和創新性的評價,引導教師確立自身學術方向,并關注成果的多樣性。要求評審專家不簡單地從各類量化指標進行片面比較,強化對師德師風、教育教學等多方面的綜合考察,推動評價更加全面綜合。發揮學術共同體在學術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同行專家評審制度,規范同行專家遴選、同行評審函等工作流程,堅持“尊重學術、公平公正、慎思明辨、集思廣益”,不斷提升學術評價的客觀性,努力構建堅守誠信、崇尚創新、鼓勵探索、敢于擔當的良好學術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