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安交通工程學院立足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動教育教學內涵式發展,著力提高學院教育教學水平和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提升教學管理水平。該院制定、修訂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教學中心地位的實施意見》《關于持續加強本科教學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軌道交通類專業建設與改革的指導意見》《一流專業建設管理辦法》《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管理辦法》《第二課堂實踐與創新活動學分認定管理辦法》等教學管理制度92項,同時還制定了《“課程思政”實施方案》《“一師一優課”建設實施方案》《青年教師講課比賽實施方案》《本科生考研工作獎勵方案》等與制度相配套的實施機制。從辦學的頂層設計,到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等人才培養角度的深化落實,再到針對“課程思政”、青年教師能力提升、學生考研獎勵的具體落地,制度的體系性更加完備,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學管理水平。
聚焦專業強化內涵,打造特色專業集群。該院緊緊圍繞“地方性、行業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確立了“優化結構、強化內涵、突出特色、提高質量”的專業建設總體思路,依托6個省級一流專業的建設優勢與示范引領作用,著力打造與行業和地方產業鏈緊密對接的特色專業集群,包括以交通運輸、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車輛工程為代表的軌道交通類專業群,以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為代表的電氣與信息工程類專業群,以學前教育、音樂學、財務管理為代表的人文與管理類專業群,三大專業群互為支撐,構建了富有特色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
聚焦課程強化應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該院對標“五類金課”建設標準,制定了《“五類金課”建設實施方案》,引導教師積極參加課程建設,提升課程質量。近三年,該院依托9門省級一流課程建設基礎,與智慧樹、學堂在線、超星集團開展課程建設與培育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開展MOOC 建設20門、混合式課程建設64門。同時,該院強化課程的示范推廣與應用,首批上線的MOOC 已完成面向本校及社會面的線上運行4個輪次,累計學習人數達2700余人;以校內自建超星泛雅平臺為依托,建設SPOC課程360余門,其課程資源的豐富性、線上教學過程管理的規范性,以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均大幅提升,為該院在疫情封校期間開展線上教學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該院從教學資料的完備性、教學過程的規范性、教學設計的創新性等三方面入手,陸續開展了教學日常巡查、質量監控專項檢查等“保底線”的質量要求,又落實了教師教學比賽、教師示范觀摩等“拉高線”的創新示范。同時,該院將“課程思政”教學從教學大綱制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案例導入等多方面進行課堂教學的貫穿式融入,實現了教師教書和育人的有機結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聚焦項目深化改革,整合教改研究成果。該院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著力解決制約地方性、應用型、行業性高校開展特色建設和內涵發展的瓶頸問題。2019年以來,該院先后立項校級教改項目167項,獲批省級以上教改項目16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9項),在大力開展教學改革探索的過程中,該院著力在教學改革方案實踐應用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將多項教改項目研究成果整合后,開展綜合性實踐應用檢驗,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在陜西省2021年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中,該院申報的《“專業融合、課程重構、平臺共享、模式創新”軌道交通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獲評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引導教師站好講臺,提升教育教學能力。該院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與教師教學能力提升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先手棋”。近三年,該院引聘各類教師280余人,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和來自企業生產、管理一線的教師占比達60%,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在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方面,該院定期舉辦思政大練兵、課堂創新大賽、“課程思政”大賽、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實驗教學競賽等系列教師教學比賽,累計校級獲獎教師76人次。2022年,該院4名教師先后在全國工訓/金工青年教師微課比賽、陜西省思政課程大練兵、陜西省課堂創新大賽上斬獲佳績。同時,該院大力開展獲獎教師的示范觀摩,通過教師身邊的榜樣示范,積極引導廣大教師以“站好講臺”為天職,潛心教書育人,精心上好每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