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簡介
如何實現在納米尺度下對材料進行無損化學成分鑒定是現代化學的一大科研難題?,F有的一些高分辨成像技術,如電鏡或掃描探針顯微鏡等,這些技術鑒定化學成分的能力較弱。另一方面,紅外光譜具有很高的化學敏感度,但是其空間分辨率卻由于受到二分之一波長的衍射限限制,只能達到微米別,因此也無法進行納米別的化學鑒定。德國neaspec公司利用其的散射型近場光學技術發展出納米傅里葉紅外光譜nano-FTIR,這一技術綜合了原子力顯微鏡的高空間分辨率和傅里葉紅外光譜的高化學敏感度,得到的紅外光譜與傳統FTIR和衰弱全反射ATR-IR的紅外光譜有高的對應度,因此可以在納米尺度下實現對幾乎所有材料的化學分析,分辨率高達10 nm。本報告詳細闡述了納米傅里葉紅外光譜儀nano-FTIR的基本原理、技術特點及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Letters等頂 尖期刊上的前沿應用案例,展現了其在納米尺度下進行化學分析的巨大前景。
直播入口
您可以通過掃描下方二維碼直接進入直播界面,無需注冊。
掃碼預約觀看
報告時間:
2021年10月18日 14:00
主講人:
張瑞顯 博士
化學專業博士,畢業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型材料的表面光譜表征及在能源存儲領域的應用。在Quantum Design中國子公司,從事表面光譜相關設備的產品推廣、客戶挖掘及銷售業務。
技術線上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