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雙師課堂很火,學而思、高思、新東方等紛紛上馬本模式。觀察了各家之言,也查看了實踐后家長的一個反饋。我們其實是得感謝這些機構對新模式的一個嘗試,無論出發點是如何,最終的結局又會是如何,是真的在推動著整個教培行業的進步。我也是淺談下個人的一個理解。
說到雙師,“雙師模式”早在很多年前在小學教學實踐中有著很多的嘗試。這里的雙師指的是兩個老師進行線下的聯合教學,比如跨學科的雙師融合:音樂與美術。同學科的雙師融合:語文與語文學科老師的聯合教學。這些教學實踐,更多是作為教學觀摩課來呈現,但真正落地入班可以忽略不計。
那么目前的雙師課堂模式呢?先給大家做一個選擇題:在以下兩種配置中,你會選擇哪種?
A.“主講名師”線下教學+“助教”線下輔助。
B.“主講名師”線上教學+“助教”線下輔助。(本選項的助教角色比A選項的能力高)
如果僅從兩者的直接對比來說:
第一個層面:B項強化了輔導老師這個角色在學生學習效率上的管控,這是非常具有意義的一件事。
另一個層面:與A項相比,雙師課堂在某種程度上對“主講名師”進行了功能性的弱化,稀釋了購買價值(在同等收費的情況下)。
總之,花費價格主要買的是誰的服務或側重于怎么樣的服務,將決定于你選擇的一個上課模式。
其實,還有一個C選項:“主講名師”線下授課,這也是是幾乎大部分機構的現狀,包括學而思、高思、新東方等。畢竟在線下的雙師課堂中,增加了營運成本。對于這樣的一個選項,買單的家長很多,畢竟名師資源有限。如果機構或團隊在科技應用上有輔助的話,則會更好。
我個人的觀念,就像一對一、小組課、小班課的授課模式,雙師課作為新增的一個模式,不一定要跟風。我更愿意將它理解為眾多營銷手段中的一種,但也是可以從這樣的一個模式中去運用它好的一面,更加去完善學習效率的管控。還有一點,雙師課堂并不是行業的一個顛覆性的趨勢,真正的趨勢是要打破時間跟空間的限制,互聯網教育+,適合不適合,要細分到各類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個人覺得英語還是蠻適合這種模式的。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以“不變”應萬變,所謂“不變”最重要的是你得必須具備一個匠心的態度,專注、追求極致的精神才會越久越香,這個“不變”是為了真正給學生創造價值,是時代對整個教培行業提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