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青島校區硬件與學科建設雙雙提速!記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間,山大青島校區除了現有的6個學院還將面向海內外廣攬高層次人才,新建12個學院(研究院),為青島藍谷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
山東大學青島校區校園總占地3000畝,一期、二期規劃總建筑面積約138萬平米,總投資約75億元,校園二期基本建設全部完成后,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學生總數規模在“十三五”末將達到20000人,其中普通本科6200人,碩士5850人,博士1600人,留學生1200人,國際合作學生4750人。教職員工總數達到5000人。
近日,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工程又有了新進展。目前學校博物館已經建成,校園的標志性建筑圖書館也已經封頂,建成后將是全國高校單體面積最大的圖書館。同時,山大體育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和國際交流中心也已經提上了建設日程,這五大場館將成為山大青島校區地標性建筑。
在學科建設方面,山大青島校區堅持“理工為主,增量發展”的方針和“高端化,國際化”的辦學思路,目前在一期建設中已構建了生命學科、信息學科、環境學科、海洋學科和社會科學等以“理工科”為主,由6個學院、8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研究平臺組成的學科板塊。
此外,山東大學中美科技創新國際產業園和山東大學德國學院也已經相繼成立,下一步學校將繼續積極深化與國外諸多著名高校(包括美國芝加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萊斯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等)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辦學,新增12個學院(研究院),使得山大青島校區成為高端學術人才的聚集地。
新增的學院包括:山東大學海洋學院、山東大學德國學院、山東大學國際Agent學院、山東大學--弗吉尼亞理工學院、山東大學創意學院、山東大學政府管理(公共治理)研究院、山東大學微納電子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山東大學青島金融與財富管理研究院、山東大學中國海檢研究院、山東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山東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和山東大學信息安全研究院等12個學院。
近日,記者探訪了剛剛成立的山東大學德國學院,該學院將打造中德科研高端智庫。山東大學德國學院長由山東大學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千人計劃”入選者張友明教授擔任,該學院依托青島市與德國的交流合作優勢,以山東大學-亥姆霍茲聯合生物技術研究所為核心,整合中德合作雙方的相關優勢學科力量和學術資源組建而成。
張友明告訴記者,研究院的重要課題是微生物靶向抗癌藥物研究,目前已經完成了動物實驗,下一步將進入臨床實驗,重點攻克用微生物技術來治療腫瘤,代替傳統的腫瘤治療方法,這種技術一旦投入臨床,不但治療效果好,而且還能為患者節省大筆費用。
張友明表示,山東大學青島校區將依托德國學院完善管理體制機制,匯聚拔尖創新人才,創新科研組織模式,推動學科交叉融合,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努力將德國學院建設成為開展國際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涌現一流科技精英的學術高地、推進中德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和致力中德國情研究的高端智庫。同時,將學院基于中德合作的生物醫藥技術方向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多學科交叉科技創新平臺。
到“十三五”末,預計在青島校區全職工作的杰出人才將包含兩院院士8人,“千人計劃”國家特聘教授20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5人,“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人,山東省“泰山學者”50人,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20-30名,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5-10人,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0-15人。
山大青島校區的啟用,翻開了青島藍谷打造人才高地的新篇章。各大院校的進駐,讓藍谷成為高端人才集聚區,今年以來,青島藍谷新簽約引進高等院校設立校區或研究院6個、累計達到18個,引進“中字頭”“國字號”重大科研平臺3個、累計達到17個,新簽約引進各類科技型企業40余個、累計達到250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