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向學校教師做了一次關于教育技術能力的調查,有些教師存在這樣一種觀點,“教育技術是個花架子”,“讓教師們去進修專業吧,折騰這個沒用”。作為教育技術專業的并且從事本專業工作的一名教師,起初很排斥這樣的說法,但沉下心來思考,有這樣的觀點是有原因的,一是教師缺乏對教育技術的認知,二是教育技術離一線教學還比較遠。兩個原因可謂相輔相成。
持有“教育技術是個花架子”這樣的觀點,一定認為教育技術無非就是在教學中運用花哨的技術,有它能帶來些感官上的興趣,沒有它也不影響教學。教育技術是個可有可無的陪襯。
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教育技術嗎?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學會(簡稱AECT)在1994年發布的有關教育技術的定義是目前我國普遍認可的教育技術定義: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其英文原文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它的目的是for learning,它的研究對象時學習資源和學習過程,它的行為是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評價。教育技術不是一個花架子。
如果定義太晦澀的話,我們可以從國家的戰略上也可以看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第十九章提出,“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教育技術不是一個花架子。
對于有的老師提出的“讓教師們去進修專業吧,折騰這個沒用”這個觀點,網絡上有一個觀點與此不同。“今天我們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網絡向其他任何人學習我們想學的幾乎任何東西“。如果您認可這個觀點,而且不只是為了那個文憑(在現行評價體制里,這個很有用),只是為了專業學習,必要的教育技術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您的網絡學習能力,您的信息搜索能力等。
教育技術是一個專業,說明有需求;被上升為國家戰略,說明符合時代要求。教育技術能力也不只是教授知識的能力,更是獲取知識,跟上時代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