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北京林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師大學堂農業科林學目。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北京農業大學森林系與河北農學院森林系合并,正式成立北京林學院。1960年被列為全國63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1985年更名為北京林業大學。1996年被國家列為“211工程”首批建設的41所高校之一。
北京林業大學現已發展成為以林學、生物學、林業工程學為特色,農、理、工、管、經、文、法、哲、教相結合的多科性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學?,F有13個學院,35個博士點,73個碩士點,51個本科專業及方向,擁有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學??茖W研究實力雄厚,成果豐碩,建有1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野外臺站、3個教育部重點開放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1個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5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國家林業局定位觀測站。
優秀的管理者
記者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就想對北京林業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石彥君老師進行采訪,先后聯系了幾次,都是因為他工作太忙而沒能成行,而最后一次聯系石老師的時候,記者卻得知他八十多歲的老父親剛剛住院,他晚上需要看護老人,早上要再趕回到單位去處理事情,真不知道那時他是怎么堅持下來的。事隔一個多月,石老師終于能夠抓空接受記者的采訪,但是這時候他的老父親卻已經離世仙去了。當聽到這個令人心情沉重的消息時,記者不禁為石老師的堅忍與敬業而深深感動。
北京林業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石彥君老師在會上發言
石老師在擔任北京林業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之前在學校里一直從事黨務工作。1991年在組織部搞黨建,負責組織和黨校工作,后來則在紀檢、監察任職。2006年10月,北京林業大學根據學校的發展,決定把資產管理處負責的儀器設備采購與管理、科研處負責的重點實驗室管理、教務處的本科實驗室管理等工作內容重新組合,成立了現在的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除石老師任處長外,其他工作人員都是從相關處室抽調過來,重組了一個工作班子。
作為一個新處室的負責人,一直從事黨務工作的石老師邁入了一個陌生的工作領域,他需要適應全新的工作形式,特別是在業務上一切都要從零開始學起。但是在接手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的工作后,石老師充分發揮了自身的特長,在管理方法上也突顯出了獨特的風格,他一方面從加強基礎性管理著手,規范工作程序,強化制度建設,充分調動、發揮全處人員的積極性與能動性,務求每個人都能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在各自的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水平;另一方面則要求在繼承已有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推動工作上臺階、上水平。
完善采購模式,強化管理重點
北京林業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的工作中,儀器設備采購這塊內容繼承了前期的管理模式,具備了較強的規范性,在規章制度、采購操作程序和采購制度建設等方面都已經有了相對穩定的運作模式。但是相對地,在儀器設備管理這部分內容上則顯得比較薄弱。因此,石老師來到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制度建設,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把儀器設備管理的制度建設、儀器設備采購制度進一步修訂完整。另外,重點實驗室管理制度和本科實驗室管理制度也正在整理構建之中。石老師認為,要把工作中各種關系理順,就必須先建立完善好各種規章制度。從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的工作進展上看,這些工作的開展得還是比較順利的。
對于儀器設備采購工作,石老師首先主抓了兩大項內容:一個是采購計劃的掌控;再有就是購置前的論證。他之所以比較注意這兩項工作,主要是因為以往的工作中,都是比較注重儀器設備的采買過程,而計劃與論證工作的開展,則尤其薄弱;再有,對后期售后服務的跟蹤、儀器設備使用情況的掌控等方面也屬于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針對以前出現過的問題,石老師采取了“主抓兩頭、加強中間”的方式對處里工作流程進行了全新的調整。
石老師對于政府采購工作是非常重視的。北京林業大學從2002年開始實施政府采購,但一直以來規模都比較小,許多時候都是采取邀標的形式來完成采購工作。石老師到任以后,向處里提出要改變原有的采購模式,即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文件的相關規定進行操作:120萬元以上的采購項目全部委托招標公司進行公開招標;120萬元以下的采購項目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有必要的也同樣拿出去進行公開招標。
體內體外循環,強化相互制約
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校相比,北京林業大學的采購量還是較少的,平均每年有四千萬至五千萬元;但是管理的范圍卻非常大,基本上學校所有的儀器設備,包括大宗物資、服務項目、科研經費等都要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進行管理。
在管理操作的流程上,北京林業大學采取的是先由各個二級學院、職能部處在每年年底的時候上報來年的采購計劃,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進行審核,處里會根據學校全部儀器設備的整體布局進行審核,然后報到財務處作大盤預算,并在審計部門進行備案。三個部門采取聯動的形式進行運作,這種管理形式對于采購工作的控制力度有很大的加強,可以有效避免老師采購設備之后直接向財務報賬、而漏掉相關管理環節的問題出現,因此采取由計劃入手來抓管理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工作。
北京林業大學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實施全校儀器設備采購統一管理以后,處里人員的工作量就大幅增加了,但石老師認為這種模式能夠使整體管理更加有序,通過一段時間的具體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模式是成功的;而且經過實際操作的檢驗后,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出臺了一份新的文件,正在各相關部門進行“轉簽”,相信獲得各個單位的認同之后,這一新的管理辦法將正式得以施行,處里管理工作的力度也會因此而大大提升。
北京林業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儀器設備部門設了兩個科室:采購科和管理科。這兩個科既是相互銜接,又可以相互進行制約:制訂采購計劃由設備管理科負責,在其審核掌握之后,再下達任務到采購科;采購科采購完設備之后再把情況反饋給管理科,由設備管理科進行驗收和追蹤,包括售后服務、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情況等等,為下面要進行的效益評估、維修、維護打好前期基礎。在人員配置上,采購科和管理科總共有六個工作人員,石老師的工作重心也就在這兩個科上。
學校發展的三大支撐
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專門有一位副處長負責實驗室建設工作,其中包括對北京林業大學一座一萬二千平方米實驗樓的全權管理。這座實驗樓一共有五層,涵蓋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一個國家級工程中心:第一層是公共平臺,都是林業大學用國撥經費購置的大型儀器設備,以便于實現資源的共享共用和對外開放;第二層到第四層是重點實驗室;第五層是引進人才。實驗樓中所有的儀器設備和運作,都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進行管理,直接負責部門即是實驗室建設科,這個科室配置了三名工作人員。學校為了支持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的工作,對于處里人員的編制并沒有絕對限制,因此,石老師認為目前雖然承擔任務較重,但可以隨著時根據需要調配人員,在運作上還是比較自如的。
石老師提出,儀器設備的采購和管理最后都是要落實到實驗室的,而實驗室建設的好壞則直接影響到學科建設、創新團隊的建設、創新平臺的建設,這三方面建設對于學校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所以,學校從源頭——儀器設備的采購和管理,到實驗室建設,最后落實到創新平臺、創新團隊、學科建設這“三條腿”上,這也是學校發展的三大支撐。學校之所以把任務落實到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加強學校學科群的建設與發展。
重視基礎性的管理工作
基礎性的管理工作決定著學校的未來發展程度,但由于這方面工作過于瑣碎、平凡,許多時候,人們會因為其花費精力太多卻顯不出什么工作成績而疏于重視,這對學校的整體管理無疑是極為不利的現象。正是為了彌補這方面的問題所造成的管理疏漏,北京林業大學才會單獨成立了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黨務工作經驗豐富的石老師從任職開始,就覺查到了以往問題的關鍵,并出于黨務工作的習慣而專門加強了基礎性管理工作的力度。
面對校領導的高度期望,石老師上任時也說過三句話:第一,不掉鏈子;第二,不捅摟子;第三,保證完成任務。從整體運作情況不難看出:北京林業大學的校領導是知人善任的,石老師的工作也是極為稱職的。
儀器設備采購所取得的成績
從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成立之后,儀器設備的采購較之從前更加規范,新規定、新制度的出臺也都是在與紀檢、監察部門探討協商后才推出實施的,較好地防止了違規問題的出現;而公開透明的力度也更大了:2007年已經拿到外面進行招標的采購額達到了二千三百多萬元,幾乎占了全年采購經費的二分之一。
以石老師的切身體會來看,能夠確確實實地花最少的錢為學校采購到最好的設備是上任以來在采購工作中取得的最為突出的成績。雖然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困難、受到了一些委屈,但石老師對處里的人這樣說:為了能夠盡職地完成好工作,有些委屈該受還是要受,不要著急,有些事情還需要慢慢理順,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想要為學校做好工作,我們應該互相理解。
采購計劃的管理就是經費的管理,在缺乏前期實施基礎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推動該項措施的運作,則會使許多老師難以突然接受,因此這項工作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過不少障礙。長期的黨務工作,造就了石老師堅忍性格與寬容的心胸,在任職北京林業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處長以后,這方面的特質在進行溝通工作時尤其顯現出了極大的優勢,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石老師的帶領下,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全體人員營造出了良好、和諧的工作氛圍,在對外關系處理上,也贏得了其他各單位老師的尊重,這對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的整體工作起到了極為重要的積極作用。
大型儀器設備的整合與使用效益評價
在儀器設備管理方面,像儀器設備資源的整合、調劑調配、共享共用等方面處里加大了管理力度。學校給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制訂的目標就是要建設國家級的重點實驗室,這就要求學校大型儀器設備必須對外開放、共享共用。要實驗這些目標,石老師首先進行了大型儀器設備的整合工作,并要將其整合到實驗樓的公共平臺上。
在完成整合工作之后,就是管理措施和手段的調整,包括體制運行機制的調整、到位。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在網上建立了一個信息平臺,可以隨時向全校和校外公布:有哪些大型儀器設備、能夠提供什么服務、什么時間可以來預約和上機等,現在這套網絡系統已經試運行半年多了。
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評價也是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需要開展的一項新的工作內容。針對校內儀器設備的閑置、使用效率不高等情況,處里需要直接接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評價的工作。這一環節的掌控,是以教育部規定的使用時間作為衡量標準的,如果不能滿足規定的使用時間,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則會在滿足應用部門的需要后,將設備調配出來面向其他部門和專業的老師們進行服務。目前相關的管理制度已經制訂完成,在11月份進行完全校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評估之后,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就會根據評估后的基本數據來與老師們達成使用、調配的協議。
實驗室建設規劃
北京林業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的第三大塊工作是重點實驗室。處里已經提出了1-3年、3-5年的本科實驗室建設的規劃和計劃、重點實驗室的規劃和計劃,并上報到了學校發展規劃處進行審核之中。
京林業大學目前有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的野外觀測臺站、1個國家級工程中心、3個教育部工程中心、5個示范教學中心。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要依靠這些重點實驗室為基礎,分級進行實驗室的建設工作,但是處里的最后職能仍然會落實到實驗室的硬件建設上——儀器設備的采購與管理。
北京林業大學本科實驗室基本是以實驗中心的形式進行建設的,由教務處抓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教材;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則負責抓實驗硬件的建設,包括硬件的設置、調整、房屋分配等工作內容。對于本科實驗室的建設思路,石老師也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希望今后會以實驗教學中心為主,按照國家級、省部級、校級進行層次建設,梯次推進,發揮實驗室的基地與平臺作用,為培養人才、服務社會貢獻力量。
對于學校整體實驗室的管理,石老師則期望以后能夠開展有效的資源整合工作,將相近的實驗室進行合并,專業特色特別突出的則進行獨立;由院里來主抓專業特色特別突出的實驗室,共性較強的實驗室則由學校直接負責管理,以便學校加大投入的力度。
學校目前的實驗隊伍在人員上還是比較缺少的,房屋也比較緊張,通過整合能夠把現有的資源有效地利用起來。但是本科實驗室整合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這項工作涉及到一個學院專業之間的交叉組合,甚至有時還會涉及到學院與學院之間的交叉組合,最近處里剛剛完成把三個學院的實驗室整合到一個學院里的工作,在操作上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撰稿 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