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簡介
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學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1995年首批通過國家教委“211工程”審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國家重點建設的大學,2017年入選國家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2000年,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合并組建新吉林大學。2004年,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轉隸并入。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下設52個教學單位,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等13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40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6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8個,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4個;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覆蓋17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4個。18個學科(領域)的ESI排名進入全球前1%,其中2個學科排名進入全球前1‰。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專任教師6506人,其中教授2357人。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1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7人,外聘杰出教授50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萬人計劃”入選者6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6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專家3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8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9人,吉林省“長白山學者”入選專家152人。
學?,F有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個,教育部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1個,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4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其他行業部委重點實驗室23個。學校承擔了大量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產出了一批產業化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高新技術成果。
學校已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在籍學生73024人(全日制69903人、非全日制3121人),其中預科生144人,本科生41518人,碩士生21283人(全日制18566人、非全日制2717人),博士生8907人(全日制8503人、非全日制404人),留學生1158人。
學校聚焦名校合作,逐步完善全球網絡布局,目前已經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302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其中,排名世界前100的48所,前200的67所。學校與12個國家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建了40個中外合作平臺。
學校堅持“統籌謀劃、規范管理、科學運營”的指導方針,采用“校企分開,放管結合”管理模式,打造“以資本為紐帶、以市場為導向、以‘學校-吉大控股-投資企業’為核心”的管理機制,積極深化校辦產業改革。依托學??萍?、人才優勢,通過校地聯動、校企合作、扶持自主創業等多種方式,推進學??萍汲晒a業化。目前,吉大出版社、吉大致遠、吉大通信等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學校校園占地面積731.6萬平方米(其中珠海校區149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73萬平方米。學校在珠海市建有珠海校區,占地面積149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各類藏書795.31萬冊,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東北地區中心,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CADAL)項目成員館,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東北區域中心。
學校以“學術立校、人才強校、創新興校、開放活校、文化榮?!睘榘l展戰略,努力建設成為在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高質量社會服務、高起點國際交流合作、先進文化引領的重要基地;成為讓學生全面發展、讓教職工引以自豪、讓社會高度贊譽、讓世界廣泛認同的大學。到建校100周年時,把吉林大學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吉大校景
吉大校景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
吉林大學體育學院始建于2001年。發展至今,學院共啟“一流大學,一流體育,一流學院”的建設愿景,踐行“博文強體,厚德仁育,嚴謹治學,創新興院”的學院文化內涵。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吉林大學“雙一流”大學優勢,努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體育人才。2015年,學院已經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一體化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體育學院肩負著學校體育專業、學科建設任務的同時,還擔負著吉林大學公共體育課教學、課外群眾體育活動、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體育場館設施管理服務等工作。
體育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16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77人。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26人?,F有18位教師獲得博士學位,8位教師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引進專業海歸博士3人?,F擁有目錄外體育社會學方向博士點、體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體育專業碩士點以及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和運動訓練兩個本科專業。學院重視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競技體育成績顯著。我校學子分別在奧運會、亞運會、世錦賽以及國內頂級賽場上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體育學院堅持“特色創新、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科研理念,不斷強化科研成果的含金量。目前,我院教師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2項,教育部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項。發表CSSCI檢索論文94篇,SSCI檢索論文20篇,出版各類教材108部,專著21部,譯著1部,獲專利3項。2012年獲批成立國家青少年健康研究基地,2013年獲批“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學院各類場館設施齊全?,F有各類室內外運動場館面積266499平方米。學院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先進,實驗中心下設人體解剖(運動解剖)、人體生理(運動生理)、體育保健、運動生物力學、體育心理學等5個實驗室。
體育學院注重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同美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埃及等國家的多所大學保持著良好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多次邀請日本東北大學、京都大學、鳥取大學、早稻田大學、宮城大學的教授和國內的知名教授、學者來我院進行講學。我院多名教師也赴美國、英國、埃及和日本等國家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和體育科學研究等工作。
吉林大學東榮會議中心
東榮會議中心坐落在吉林大學前衛校區南區校園,根據合作辦學協議,由IB集團出資800萬美元建設的。大廈于2000年7月奠基,2002年9月10日舉行落成典禮,歷時2年多建成。
大廈建筑面積33233平方米,主體18層,設計新穎、功能齊全、氣勢雄偉,一尊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象群教授雕塑的韓國著名企業家、IB集團會長權榮浩先生的塑像矗立在大廳內,為吉林大學中心校區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東榮大廈的落成,進一步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也標志著吉林大學與IB集團的合作進入實質性階段。日前,東榮大廈已成為吉林大學文科學院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的辦公場所和學校大型學術交流和會議中心。
東榮會議中心
吉林大學宋治平體育館
吉林大學宋治平體育館于2015年7月開工建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院長、設計院院長何鏡堂教授主持設計。項目計劃總投資2.5億元,吉林大學校友總會副理事長宋治平為項目捐資1億元,學校特此將建筑命名為宋治平體育館。體院館整體建筑長約170米,寬約70米,建筑總面積3.6萬平方米。
館內設施豐富完善,主要包含CUBA標準籃球比賽館(座位數量3563座)、籃球訓練館、田徑訓練館、網球訓練館、排球訓練館、乒乓球訓練館、健身館及其它附屬設施等,建成后整體體量在全國高校單體體育館建筑中位居前列。
宋治平體育館
籃球比賽館
田徑館
網球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