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在大連醫科大學圖書館多功能廳舉行了“傳承·融合·創新——高質量中醫藥論文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大連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學院)、遼寧省中醫藥學會白長川學術思想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大連市中醫醫院協辦。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原秘書長王國辰,《中醫雜志》社原社長劉國正,遼寧中醫藥學會秘書長李國信,大連市衛健委副主任趙連,副校長孫志波,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獲得者、首屆百名全國名中醫、我院名譽院長白長川,《中醫雜志》社副社長崔京艷等十余位頂級中醫藥雜志的編輯部主任,以及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展研究辦公室主任、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委員會主委張霄瀟、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藥性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彥瓊、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急腹癥外科專家陳海龍、大連市中醫醫院院長車旭東等國內知名中醫藥專家,白長川老師的師承弟子、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大連市中醫醫院醫生代表、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學院)班子成員、學院全體教職工、研究生代表等30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由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學院)院長尚東主持。
首先,孫志波為大會致辭。他介紹了大醫中西醫結合學科的發展歷程和過去一年取得的標志性突破。并表示,高質量論文作為將創新成果轉化為學術影響力、推動學科發展、指導臨床實踐的關鍵環節,我們要借此機會共筑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聚焦高質量論文的凝練之道,激蕩思想火花,啟迪學術智慧。同時請專家們不吝賜教,繼續關心和支持大連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學科的建設,助力大醫高質量發展!
隨后,趙連副主任為大會致辭。她表示,本次研討會以“傳承·融合·創新”為主題,聚焦“高質量中醫藥論文”這一核心議題,對于推動我市乃至全國中醫藥學術進步、提升科研水平、促進成果轉化、培養高層次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連市衛健委將繼續支持中醫藥學術平臺建設,鼓勵高水平學術交流與合作,希望各位專家分享真知灼見,增進不同機構、不同學科領域專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凝聚共識與合力共同推動大連市乃至遼寧省中醫藥高質量發展。
隨后,李國信教授為大會致辭。他表示,名老中醫作為中醫藥領域的瑰寶,以深厚的學術造詣、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高尚的醫德醫風成為了業內楷模和旗幟。白長川教授深耕杏林六十余載,作為遼派中醫的領軍人物,融匯中西,其學術思想博大精深,臨床經驗彌足珍貴,他提出的創新理論在中西醫結合治療疑難疾病等諸多方面療效顯著,獲得海內外廣泛贊譽,為我省乃至全國中醫藥發展、人才培養和學術傳承做出卓越貢獻。如何將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轉化為高質量論文,如何讓世界聽到中醫藥的學術強音,正是本次會議的核心主題。本次會議圍繞論文撰寫、科研設計、數據挖掘等主題開展研討交流,希望各位專家能夠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分享研究成果,交流經驗體會,碰撞思想火花,積極探索提升中醫藥論文質量的有效途徑和方式方法,進一步加強我省中醫藥學者和科研工作者的科研競爭能力,同時也希望與會專家能夠深入挖掘白長川全國名中醫學術思想的時代價值,將其轉化為解決臨床難題、提升科研水平的強大動力,共同推動我省中醫藥事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開辟新境界。
之后,王國辰教授致辭。他表示,高質量的中醫藥學術研究成果,特別是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中醫藥科學研究的生命線,是名中醫學術思想得以廣泛傳播、澤被后世的重要橋梁,更是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靚麗名片。本次研討會不僅是一次論文寫作技巧的交流,更是一次對中醫藥科研范式、學術標準、創新方向與時代使命的深度探討。希望本次會議能夠成為一個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寶貴平臺,期待各位專家學者能夠暢所欲言、傾囊相授,圍繞“如何產出高質量中醫藥論文”這一核心命題,深入研討瓶頸問題、探索有效路徑、凝聚發展共識,讓高質量論文成果真正服務于人民健康,共同推動中醫藥學術繁榮和進步。
隨后,崔京艷副社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王娟、《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編輯部主任于崢、《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編輯部主任趙芳芳、《中華中醫藥學刊》編輯部副主任任忠欽、《中國中醫藥報》編輯秦怡文、《中國針灸》編輯部副主任張金超、大連醫科大學雜志社副社長楊陽、《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英文版編輯部主任毛堂友、《中國中藥雜志》編輯部主任丁廣治、首屆全國名中醫白長川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藥性理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彥瓊教授等12位專家,圍繞論文選題、科研設計、論文撰寫、投稿策略等要點,從各自雜志社審稿視角出發,給出了針對中醫藥、中西醫結合領域論文投稿建議,并對全國名中醫白長川學術思想及相關創新研究等進行了介紹闡釋,對與會師生的科研工作和論文投稿具有深刻的啟發性和指導性。
最后,與會專家就如何通過高質量學術論文做好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經驗傳承及創新開展了熱烈的研討,并為線上線下參會師生答疑解惑。
會后,與會專家參觀了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