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至18日,由華北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學院承辦的第三十一屆全國高等院校冶金工程專業教學研討會在唐山召開。全國24所相關高校和企業的80余名冶金工程領域專家學者來唐參會,圍繞“冶金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與新路徑”主題展開研討,共同探討冶金教育創新發展。
開幕式上,華北理工大學副校長許瑩在致辭中介紹了華北理工大學冶金工程學科發展歷程和華北理工大學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她表示,本次研討會是在冶金行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關鍵期凝聚共識、破解難題的重要平臺;打破學科壁壘、革新培養模式是冶金教育的重要使命。
會上,參會專家學者圍繞跨學科知識融合、校企協同育人、數字化實訓平臺建設等前沿熱點交流創新思路和實踐成果。重慶大學白晨光教授探討了面向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的冶金工程專業教學質量提升路徑;中南大學李劼教授分享智能冶金人才培養經驗;東北大學沈峰滿教授剖析傳統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優化途徑;許瑩展示了燕趙鋼鐵實驗室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創新實踐成果。
會議期間,華北理工大學馮聚和教授作《全國高等院校冶金工程專業教學研討會發展歷程》主題報告,系統回顧了自1987年首屆研討會以來的發展脈絡,生動再現了我國冶金教育的改革足跡,為新時代冶金教育創新提供了歷史鏡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