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 陜西延安訊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全國首個“海爾小科學家實驗室”于革命老區延安市洛川縣菩提鎮海爾希望小學正式啟用。這一項目不僅是海爾教育公益從“硬件援建”向“科技賦能”跨越的標志性成果,更以創新技術深度融合教育場景,為鄉村科學教育注入新動能,該實驗室緊密契合國家《教育強國建設行動綱要》及《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版)》《中小學科學教育指南》的精神,致力于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與創新能力,是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又一重要實踐。
實驗室核心功能:構建未來教育新生態
海爾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與學生進行課堂互動
海爾科學實驗室通過創新技術賦能教學場景:為學生配置智能學伴AI課桌,為教師配備智能助教AI講桌,構建了師生機三元協同的智能化教學環境,實現多模態感知、全場景覆蓋及具身交互三大核心能力,同步對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資源體系,融合數字化跨學科工具與生成式AI教學應用,精準契合教育強國戰略中關于數字化轉型及核心素養培養的育人目標。教室與海爾智能教室環境控制系統深度聯動,打造出集健康安全防護與科學探究氛圍于一體的沉浸式學習空間。
多模態技術融合,對接國家教育資源平臺
“一室九用”集約設計,破解鄉村教育資源瓶頸
依托海爾自主研發的智能教育軟硬件架構,實驗室突破傳統教學場景限制:既支持人工智能可視化編程、數字藝術創作等STEAM課程,又能實現云端虛擬研學、虛擬仿真實驗等創新教學模式。通過"一室九用"的集約化設計,該空間可替代傳統九類專業教室功能,顯著降低學??臻g改造成本,使偏遠地區學校同步享有可視化編程教學、數字藝術工坊等前沿教育資源,有效彌合區域教育數字化鴻溝,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普惠化發展。
智能教學環境,重構“師生機”三元協同
實驗室通過虛擬研學、仿真實驗等模式,讓革命老區兒童實現了優質資源觸手可及,有效實現了區域間的“教育優質均衡”。
項目式分層教學體系精準匹配《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小學階段側重技術體驗(如航天模型設計,虛擬仿真實驗),形成“認知—應用—創造”的素養進階路徑。
種下科技火種,照亮振興之路
從黃土高原的窯洞教室到智慧科技AI實驗室,延安教育的變遷是中國鄉村教育發展的時代注腳。當孩子們在科學實驗室的AI課桌上設計“宇宙空間站”,與人工智能對話設計改造風力發電裝置時,創新的種子已悄然萌芽。這間不足百平的實驗室,承載的不僅是電路與代碼,更是一個民族對教育公平的執著追求、對人才崛起的深切期許——科技之光終將越過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坡,照亮每一個值得被看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