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電子與物聯網學院集成電路系在智聯樓A507會議室舉辦“本科辦學思想大碰撞——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標準”研討會。研討會作為學校職教活動周的重要環節,聚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圍繞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標準的優化與創新展開深入研討。會議由集成電路系教學主任周言敏主持,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專業主任李志貴、各課程負責人及團隊成員、骨干教師等20余人參會。
會上,周言敏結合學校本科合格評估工作要求,強調了課程建設在本科職業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專業作為學校首批職業本科專業之一,必須對標國家職業教學標準,突出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以“學生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為原則,推動課程體系與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倡議全體教師以本次研討活動為契機,凝聚共識、優化設計,為專業迎評促建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奠定堅實基礎。研討環節中,《半導體物理與器件》《集成電路版圖設計》《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數字集成電路測試技術》等11門核心課程的負責人依次匯報課程標準修訂方案。各團隊立足職業本科教育定位,從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實踐體系、考核評價等方面展開分析,重點探討如何將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融入教學,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例如,《集成電路版圖設計》課程提出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案例,構建“理論-仿真-設計-驗證”一體化教學模式;《半導體器件工藝實訓》課程則聚焦產教融合,聯合行業龍頭企業開發模塊化實訓項目。針對《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課程,團隊成員建議增設智能制造設備操作模塊,以適應行業自動化升級趨勢。通過多維度碰撞,11門核心課程共收集有效建議40余條,為后續標準完善提供了重要參考。
研討會歷時3小時,通過思想交鋒與經驗共享,進一步明確了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專業課程建設的改革方向。李志貴總結表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公里”,專業將以本科專業合格評估為導向,持續深化“崗課賽證”融通,打造特色鮮明、產教深度融合的核心課程體系,為培養集成電路產業急需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撐。集成電路系將繼續以職教活動周為平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走深走實,為建設高水平職業本科大學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