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2025年開年之際,張掖市河西學院校地合作座談會在河西講堂舉行。1月9日,張掖市委書記盧小亨,市委副書記、市長葉爾波力·孜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文生,市政協主席王榮才等市四班子領導來校調研走訪,并圍繞加強校地交流、深化校地合作、建立常態機制與學校領導進行座談交流。市上領導潘映軍、喬振華、尚友俊、李明、景國誠、楊憲輝、李毓剛、婁金華,甘州區委領導李銳、趙新福,市直部門負責同志,學校領導李廣、強梅、高榮、殷大斌、趙柱、王新華、唐志強、杜明奎參加。學校黨委書記梁兆光主持校地合作座談會。
在校地合作座談會上,市長葉爾波力·孜汗介紹了校地合作情況,他說,多年來,河西學院全力服務張掖經濟社會發展,雙方形成了互促共贏的良好局面。希望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深化全方位、多領域合作,攜手推動校地共同發展。校長李廣介紹了學校在人才援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紅色文化、河西歷史文化研究等辦學成效。希望校地共同拓展合作領域,創新合作方式,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支持學校早日建成河西大學,為張掖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貢獻力量。與會市委常委、市領導、學校專家教授就校地合作高質量發展作了發言。
盧小亨在講話中,首先代表市四班子對河西學院服務地方發展作出的貢獻表示衷心感謝,向廣大師生致以新春問候,對學校2024年取得的成績給予充分肯定。他說,河西學院是河西走廊的“金字招牌”,是張掖的“掌上明珠”。近年來,河西學院始終秉承“立足河西、面向甘肅、輻射周邊”的辦學定位,堅持“做足河西文章、產出特色成果、建強絲路名?!卑l展目標,踐行“以人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治校理念,學科建設有新作為、人才培養有新成果、服務國家戰略有新貢獻、對外合作辦學有新局面,學院建設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并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盧小亨表示,加快建設“一屏三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河西學院的大力支持。希望雙方繼續傳承發揚校地合作良好傳統,圍繞生態、產業、科技、人才、教育、衛生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特別是要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和文旅產業發展、培黎職業學院建設、校園安全穩定維護等重點,集中精力開展科研攻關、成果轉化、智力支持和溝通協作,著力打造校地合作新樣板。同時,要圍繞建立校地年度定期合作交流制度、完善校地年度互相支持事項清單、成立校地議定事項辦理工作專班等內容,加快建立校地深化合作長效機制,切實提升合作層次水平。張掖市將一如既往重視支持河西學院建設發展,助力河西學院實現高質量發展。
梁兆光在講話中代表河西學院兩萬余名師生向張掖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多年來對學校全天候的關心、全方位的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他指出,學校將全面落實好座談會內容,持續深化校地合作,一是感恩奮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張掖市全體領導到學校調研指導工作為契機,勇擔強國使命,聚力內涵發展,力爭做服務發展的先鋒,在河西作貢獻;做特色辦學的先鋒,在西北找位置;做教育開放的先鋒,在絲路建名校。二是同題共答,全力推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充分發揮高校服務地方的職能,推進學校與張掖市的深度合作,校地同向發力,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推進學校部省共建,使“掌上明珠”熠熠生輝。三是深化校地協作,共同書寫教育強國新篇章。學校將發揮專業優勢和人才優勢,著力支持張掖專業人才建設、民族地區人才培養,推動地方和高校實現的深度融合與協同發展。引導畢業生在張實習和留張就業創業,讓張掖市成為畢業生就業、幸福創業的首選地和安家地。四是積極主動融入,不斷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學校將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學科專業優化調整,不斷增強學科結構布局與地方產業結構的契合度、學科人才隊伍與地方智力資源的耦合度、學科育人成效與地方產業需求的精準度,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工業規模壯大、文旅產業發展等方面全力提供支持,形成校地共建共享共生的良好生態,推動張掖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嶄新篇章。
座談會前,盧小亨、葉爾波力·孜汗、張文生、王榮才一行深入校園,參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雕塑群、智慧就業中心、紅色基因傳承教育基地、甘肅省應用真菌工程實驗室,觀看了河西學院宣傳片《扎根》、復旦大學對口支援河西學院主題成果展,詳細了解學校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科研創新、就業服務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