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化學會第17屆固態化學與無機合成學術會議在桂林召開,正式揭曉“第二屆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納米研究獎”獲獎名單。溫州大學侴術雷教授榮獲“第二屆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納米研究獎”。
根據《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學科委員會獎勵條例》,經專家審議,大會決定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孫永福、上海大學孫麗寧和溫州大學侴術雷“第二屆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納米研究獎”。溫州大學侴術雷教授以實現了單晶無結晶水普魯士白的批量化制備及在低成本高安全鈉離子電池中的應用,榮獲助力產業獎。這是對侴術雷教授在普魯士白正極材料研發與產業化方面多年來潛心科研、勇攀高峰精神的高度肯定,也是溫州大學科研實力與人才培養、產業化成效的有力證明。
據悉,“中國化學會無機化學-納米研究獎”自設立以來,重點關注無機納米材料、金屬有機骨架(MOFs)、分子篩以及納米催化劑等前沿研究方向,旨在發現和培養一批批能夠推動無機化學與相關交叉學科深度融合的創新型科技人才,褒獎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杰出青年科學家,為我國無機化學學科的蓬勃發展積蓄強大力量。本次獲獎充分彰顯出溫州大學在支持無機化學與納米科學領域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的深厚底蘊和創新能力,并進一步提升了溫州大學在國內外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由侴術雷教授領銜的溫州大學碳中和技術創新研究院成功開發出年產百噸級的普魯士白正極材料。其獨特之處在于其單晶顆粒狀,粒徑分布可調,比容量高(155-165 mAh/g),工作電壓高(3.2-3.4 V),1 C倍率充放電下,放電容量≥90 %,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這意味著它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和穩定的性能,對于推進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此基礎上,侴術雷教授帶領的團隊孵化了溫州鈉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與生產,以解決儲能領域的技術難題。公司已聚集30余人的研發團隊,擁有45項專利,攻克了普魯士白正極材料的關鍵技術難題,并成功吸引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的聯泓新科投資,共同投資建設普魯士白正極材料千噸級產線。未來,公司將致力于普魯士白材料等正極材料的研發和制備,并布局電池負極、電解液等關鍵材料,旨在成為全球領先的鈉離子電池關鍵材料創新型企業。
未來,溫州大學將積極弘揚科學家精神,發揮高校、研究院的平臺集聚優勢,依托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育,為國家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貢獻更多“溫州智慧”與“溫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