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決議,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隨著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其背后的學術支撐與文化傳播力量備受矚目。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主辦的《地方文化研究》作為重要學術期刊平臺,通過與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等科研院所合作聯辦系列學術會議、刊發系列相關專題學術論文及對北京中軸線相關學術活動進行宣傳報道,為北京中軸線的申遺之路提供了堅實的學術支撐與廣泛的社會關注。
北京中軸線作為北京城市的脊梁與文化的靈魂,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與深厚的文化底蘊,此次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不僅是北京乃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大成果,也是國際社會對中國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高度認可。
聯辦學術會議,匯聚學人力量。近年來,《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秉持“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辦刊宗旨,積極與“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建設單位”北京學研究基地等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努力打造“刊研融合”共同體,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功聯辦了多場以發掘北京中軸線文化價值為主題的學術會議。這些會議不僅為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思想、分享研究成果的寶貴平臺,還促進了跨學科、跨領域的深入合作,為北京中軸線的學術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與靈感。
2019年6月21—22日,《地方文化研究》首次作為“首都文化與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第二十一次北京學學術年會”的學術支持單位。會議對北京中軸線及其延長線等相關主題展開了充分的研討。2020年9月25—26日,由《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與北京學研究基地、首都博物館、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編輯部、北京史研究會、北京地理學會等單位聯辦的“北京中軸線內涵挖掘與文脈傳承——第二十二次北京學學術年會”在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召開。與會專家圍繞北京中軸線的文化內涵、發展演變、形態功能、價值地位、保護利用、文脈傳承、申遺難點,北京中軸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中西城市軸線的比較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形成了豐碩的研究成果。
2021年6月18—19日,《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與北京市文物局、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首都博物館、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編輯部、北京史研究會、北京地理學會聯辦“北京文化特征與文脈傳承——第二十三次北京學學術年會”,學者們圍繞中軸線歷史考證、基本問題、保護利用、研究現狀分析等主題和內容進行了細致闡述。2022年11月25日,《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與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聯辦“首都文化譜系構建與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第二十四次北京學學術年會”,會議有關論文聚焦于清代人物日記中所提到的中軸線建筑史料進行了很好地闡發。2023年7月14—15日,《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與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等單位聯辦“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發展與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第二十五次北京學學術年會”,與會專家學者分析了北京中軸線所表現出的中華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對元大都時期北京中軸線的數量和主要建筑的位置問題、北京中軸線涉及的“聲音”、北京中軸線融媒體傳播實踐等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今年6月22日,《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與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首都博物館等單位聯辦的“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發展與文化傳承創新——第二十六次北京學學術年會”在首都博物館舉行。此次會議中,北京中軸線等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仍是本次會議的重要討論主題之一。
刊發學術論文,深化理論研究?!兜胤轿幕芯俊纷鳛閷W⒂诘胤轿幕芯康母咚綄W術期刊,始終關注并推動北京中軸線相關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編輯部精心策劃并發表了系列關于北京中軸線研究的學術論文,涵蓋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的發掘和北京學學術年會活動動態、北京中軸線研究前沿理論問題等多個方面。這些論文不僅豐富了北京中軸線的學術研究體系,還為其成功申遺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傳播文化價值,提升社會認知。除了學術層面的貢獻外,《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還通過封面簡訊報道、學術會議綜述論文和在學校新聞網站發表與北京學、北京中軸線相關學術會議報道等方式,積極傳播北京中軸線的研究進展、文化價值與社會意義。這些會議綜述和新聞報道不僅讓更多人了解了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及其研究動態,還激發了社會各界對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與關注。
北京中軸線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是《地方文化研究》編輯部與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基地等相關科研單位眾多專家學者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晶。下一步,《地方文化研究》將繼續發揮學術期刊平臺的獨特優勢,為推動地方文化研究與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貢獻更多力量。(作者:吳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