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8年12月云南民族大學第五次黨代會以來,學校黨委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團結帶領各族師生員工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學校辦學實力、內生活力與貢獻水平進入了快速提升的新時期。為回顧總結近年來學校取得的輝煌發展成就,慶祝云南民族大學第六次黨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云南民族大學黨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特推出《聚焦黨代會·我們走過的五年》專題系列報道。
聚焦重點 彰顯特色 增強功能
努力構建學校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
第五次黨代會以來,云南民族大學緊緊圍繞“立足云南、服務邊疆、輻射南亞東南亞”辦學目標,突出“民族性、邊疆性、國際性”辦學特色,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把教育對外開放融入云南省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大局,走內涵式發展、特色化發展、差異化發展之路,聚焦語言互通、文化溝通、民心相通,打造南亞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職業學院、中印瑜伽學院(國際太極學院)教育對外開放“三張牌”,學校對外開放事業再上新臺階。
聚焦語言互通 打造人才培養高地
學校加強南亞東南亞語種專業人才培養,以語言互通促進民心相通。開設14個南亞東南亞國家的15種官方語種專業,建成“云南省中國—東盟語言文化人才培養基地”“云南省高校東南亞南亞語種人才培養基地”“云南省高校小語種人才培養示范點”,學校是西南地區開設南亞東南亞語種專業最多最全的院校。舉辦云南民族大學非通用語辦學30周年紀念活動,牽頭成立云南省高校非通用語人才培養教育聯盟,泰語專業入選云南省A類專業建設點,組織云南省高校非通用語專業四、八級考試和全省高校非通用語核心課程期末聯考,示范引領作用明顯。
學校開設非通用語種30多年來,著力培養高素質的互聯互通人才,6000余名優秀畢業生多數就職于國內各高校、政府部門、新聞媒體、企事業單位及海外中資機構和企業,為國家對外交流和維護邊境穩定作出了應有貢獻。承擔了大量語言文化和區域研究科研課題,承辦全國跨國別與跨區域視域下的南亞研究研討會暨中國南亞語種學會2024年會等學術活動,為COP15、南博會、大運會、亞運會等國際盛會和政府及民間文化經濟交流活動提供了志愿翻譯支持,在相關領域智庫建設及對外交往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聚焦文化溝通 搭建人文交流橋梁
主動播撒友誼的種子,充任文化使者。與國(境)外的高校和機構簽訂合作協議60余份,合作院校、企業和機構等達百余家。累計聘用30余名外籍教師,派出百余個團組700余人次出國(境)學習交流。打造“留學民大”品牌,累計招收外國留學生1000余人,通過來華留學生高等教育質量初次認證。舉辦“中國—南亞東南亞社會發展與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多場國際會議。實施新青年全球勝任力項目,5名學生到國際組織實習。
接待外賓百余個團組千余人次,“28國外國駐華使節代表團” “12國記者團”“20國記者團”和北京大學“東方獎學金”學員代表團及多個院校、機構到校訪問,承辦或主辦中國共產黨同東南亞、南亞國家政黨對話會“政黨+青年賦能”交流匯、第四屆中國(云南)—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對話會、“瀾湄周”系列活動等多項重大活動。已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的元首、政要、專家、學者和國際友人到校訪問交流,突破歷史新高。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學校在校友會2023年中國最受外國政要青睞大學排名第五,2023年中國最受外國政要青睞的雙非大學中排名第一。
依托體育學院(中印瑜伽學院、國際太極學院),積極推動瑜伽“引進來”,太極“走出去”,多次舉辦“國際瑜伽日暨中印人文交流系列活動”,推動太極與瑜伽交匯,以太極和瑜伽為媒介,理解不同文明,交流不同文化,推動文明互鑒,倡導“美人之美”,引領“美美與共”。
聚焦民心相通 增強教育輻射功能
聚焦瀾湄流域專業技術人才培訓,推動瀾湄人力資源潛能加快釋放。在云南省沿邊地區和中國(云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昆明片區和德宏片區共設立12個瀾湄職業教育基地,在緬甸、老撾、柬埔寨、越南設立4個境外基地,為湄公河國家提供了6萬余人次的技術技能培訓,成為惠及瀾湄流域民眾“瀾湄夢”的“加速器”。發起成立瀾湄職業教育聯盟,已有成員單位60余家,涵蓋基建、農林、文化、交通等多個專業領域,聯盟成為云南省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品牌之一。
成立南亞東南亞國際傳播學院,依托學校辦學經驗和條件,利用地緣優勢和專業優勢,在全國率先構建“傳媒+南亞東南亞語言”的特色復合型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模式,形成多語種、跨文化、全媒體的高端傳媒人才培養與語言文化交流中心,為中國和南亞東南亞國家培養“傳媒+語言”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招收老撾等6個國家的學生120余名,深化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交流合作。
云南民族干部培訓基地承接多期外國政黨干部培訓,向外國政黨朋友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和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過去五年,學校錨定發展目標,聚焦工作重點,深化內涵建設,彰顯特色優勢,努力開拓創新,人才培養國際化進程不斷加速,師生對外交流能力不斷提升,中外人文交流和國際學術交流不斷增強,服務國家戰略和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高,初步構建起立足云南大地、突出學校特色、契合時代發展需要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放眼未來,學校將以更大的格局、更廣的視野、更多的智慧,加快推進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教育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責編: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