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地方,緊貼需求,從平臺建設、隊伍培育和成果轉化著手,驅動策源端、激發原動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培育創造了一批高質量的創新成果賦能產業發展,反哺人才培養,實現了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良性發展。
構建“平臺+團隊+項目”的活力創新體系。學校構建以平臺為依托、以團隊為核心、以項目為載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分層次分類別培育創新成果。學校與??h、淇縣、淇濱區政府分別簽訂校地合作協議,引導各平臺對接區域需求;制定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管理辦法,培育由博士或教授為帶頭人的科研團隊,形成科研合力;加大縱向橫向聯系,積極爭取上級縱向項目名額,努力加大承接橫向項目能力;學校加大成果獎勵范圍和獎勵力度,足額下撥項目配套經費,為平臺和團隊的科技創新工作提供保障,催生更多高質量創新成果。
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科技創新平臺是創造高質量知識產權的重要基礎,學校制定科研平臺考核管理辦法,實施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學校在年度預算中單列平臺啟動經費,并按期足額撥付;在各種項目評審中優先推薦平臺項目;新引進的博士優先納入平臺團隊。今年學校立項的8個省級項目中,有5項依托平臺開展研究,平臺申報項目占全部項目70%以上。
培育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近年來,學校加大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具有博士學位或教授職稱;學校實施“青年英才培養計劃”,設置青年專項課題,發揮博士科研引領作用;依托各級科技創新平臺,培育博士+教授帶頭結構合理的科技創新團隊,穩定研究方向,形成科研合力與凝聚力。2023年新建校級科技創新團隊11支,覆蓋醫學、農學、智能制造多個領域。
打造高質量知識產權。學校注重知識產權的培育形成和轉化的全過程管理,優化細化項目推薦評審機制,提升成果培育遴選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建立項目研究臺賬,做到高質量結項和報獎,做好全過程管理。對接上海技術交易所,引導知識產權等技術成果轉化,賦能產業發展。2023年學校立項教育部、河南省科技廳等項目8項,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社科聯等廳級項目50余項,承接鶴壁市高質量發展、法學研究等課題15項,申報專利58項,成果數量和等級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