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數字化”,就是從利用和和保護古籍的目的出發,采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將古籍文獻中的語言文字、圖形、符號等轉化為能被計算機識別的數字符號,保存、解釋并傳播古籍文獻信息資源,實現古籍知識發掘和管理的一項系統工作。
古籍數字化
古籍數字化屬于古籍的再生性保護途徑之一,既涉及傳統古籍整理的知識和技能,如版本、目錄、???,還涵蓋當代科學技術(信息技術)。因此,古籍數字化的研究也同時具有古籍整理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跨學科特征,代表未來古籍整理的發展方向。
古籍數字化的形式
古籍數字化的形式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從文獻類型來看,可以分成書目、文獻內容、書目兼文獻內容幾種形式。文獻內容的數字化,按數據格式可以分為圖像、文本、圖像和文本三種類型;按完整程度分為部分數字化和全文數字化。
近日,漢龍文保助力河北某高校文獻數字化。該校有豐富的館藏古籍資源,入選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和省級重點古籍保護單位,現有線裝古籍和民國時期文獻近七十萬冊。
漢龍文獻保護中心至2012年成立以來,為圖書館、檔案館等用戶提供古籍、檔案等紙質文獻的修復、仿真復制、脫酸、消殺等專業的服務,同時也在銷售再生性文獻保護設備,如紙漿補洞機、脫酸機、自動/手動除塵機等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