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三類并舉,全面保障特殊兒童教育權利。以培智學校為骨干,對中重度殘疾兒童進行集中教育。長興縣培智學校從單一的集中教育,到創辦衛星班,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并計劃2018年下半年開設職業高中園藝班,讓更多的殘疾孩子享受教育彰顯社會公平。以普特融合為主體,對輕度殘疾兒童實施隨班就讀。在學校、家長、醫院、教育局的聯合篩查認定后,確立隨班就讀對象,建立學生個人成長檔案,讓殘疾兒童就近入學。開放資源教室,讓殘障學生與普通學生一起學習、活動,隨班就讀工作開展情況較好,目前,隨班就讀學生中,學前有8人,義務段110人,高中段18人。2018年,送教隊伍為全縣58名殘疾兒童少年進行了送教服務,其中學前3名,義務段55名,送教隊伍的足跡遍及16個鄉鎮街道(園區),真正保障了每一個殘疾兒童的受教育權利,愛心送教的感人事跡被多家媒體和報刊報道。
二是三個到位,全面加強特殊教育保障體系。硬件建設到位。投入資金4000萬元,按照標準化進行異地新建,占地面積28畝,今年9月投入使用。目前,共建成10個資源教室,9個建在小學,1個建在幼兒園。在長興八小開設衛星班,現有普通教室1間,專用教室3間,建筑面積300平方米。資助救助到位。按照省標準,足額撥付生均公用經費,并納入每年縣財政預算中。教師政策到位。出臺《長興縣特殊教育專項資金使用和管理辦法(試行)》對從事特殊教育滿10年的,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發給榮譽證書并加發本人基本工資15%的特殊教育津貼。
三是三項規范,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發展水平。注重教育教學規范。培智學校嚴格按照國家課程設置方案設置課程,開足、開齊課程。5門選修課則是根據地方特色與學生實際情況科學選擇。學校采用主題統整教學,做到教、學、做合一,努力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和知識技能。注重過程指導規范。明確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工作相關職責,建立了以縣特殊教育指導中心為核心,普通學校和培智學校共同參與的特殊教育區域管理體系。尤其在資源教室的建、管、用、評上,按照省級資源教室標準配備,專人負責。注重督導管理規范。把特殊教育工作列為年度督導評估重要內容,出臺《長興縣隨班就讀工作手冊》《長興縣送教上門工作手冊》,聯合指導中心每學年組織對相關學校進行一次特殊教育考核。
四是三個突出,全面彰顯特殊教育辦學效益。突出融合教育。全縣隨班就讀學生2018年增至136人,增幅比例達到29.5%,不少殘疾兒童少年因為走進學校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突出個性教育。培智學校先后成立了美術、音樂、體育等方面的社團,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挖掘孩子的潛能。普通學校結合本校殘疾學生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讓這些特殊學生真正享受同樣的優質教育,得到最佳發展。突出生存教育。致力于“生活化”的課堂建設,通過課程內容“生活化”, 課堂教學“生活化”,實踐運用“生活化”等途徑,努力培養學生的生存技能。